【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呼和浩特:“云”落草原带来巨变
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占地1500亩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巍然屹立。项目经理崔智勇健步行走其中,他的前方是两栋体量更加巨大的数据中心大楼。
2012年信息园着手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短短6年,这里已经建起1万多个机架,服务器已达到21万台,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崔智勇,每当向国内外考察团介绍这些成就时,总是心潮澎湃,走进IDC机房,崔智勇也是如数家珍。
据了解,目前,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及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共60多家入驻信息园。信息园还建成投产了4条中俄、中蒙国际光缆,疏通与俄罗斯、欧洲等方向的国际通信业务。
作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近年来,呼和浩特相继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目前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70万台。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
今天的呼和浩特,正全面发力打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农产品“云”、工业品“云”、政务“云”纷纷落地,并带来巨变。
2016年,内蒙古获批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类综合试验区。当年10月8日,内蒙古被确定为唯一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在国家层面,正式形成了南部贵州、北部内蒙古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格局。
呼和浩特全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一年有6个月能够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数据中心设备冷却,地质结构稳定;距离首都北京440公里,航空行程不到1小时;而且,呼和浩特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延伸西北、连接俄蒙以及辐射京津冀的枢纽城市,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广阔空间。目前,呼和浩特已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应用和服务互补互动发展格局。
呼和浩特市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凭借自身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鼓励大数据“触角”向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延展,凸显大数据的“乘数效应”,以此带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2017年底开始,结合内蒙古煤炭、冶金、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产业特色,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依托建在和林格尔新区的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初步实现了工业复杂系统远程监控、快速建模、智能诊断、智慧决策的广泛应用,基本形成了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为生产单位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而在蒙草大数据操作平台上,用经度和纬度锁定地图上的一个点,土壤情况、原生植物物种、畜牧业发展状况便会自动生成。
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王宝林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平台整合20年积累的数据,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全覆盖,最小单位可以辐射至自然村。
同样地,在内蒙古,“一杯好奶”也蕴藏了超乎想象的智慧。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乳业上、下游数据的共享,通过对物料需求、饲养过程、加工结果等层面进行精准高效的分析,可有效预测市场需求、避免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并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把控,有效提升了各环节生产效能。
下一步,呼和浩特将把打造“中国云谷”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综合类试验区为契机,尽快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新闻推荐
记者13日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获悉,在公示期满、学生申诉期结束后,根据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院党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