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997年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成后作典范
电影《甲方乙方》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火热的生活,需要现实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去表达,1997年的文艺作品关照了普通的你,也关照了普通的我。这些在大江南北广受欢迎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新作,包括热情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直面工业改革的小说《车间主任》;1997年也难忘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借古喻今、惩恶扬善,难忘内地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本报记者倪自放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之前已获得多项大奖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登上了1997年春晚,不仅成为当年春晚最受欢迎的歌曲,也成为1997年广为传唱的代表曲目。
《春天的故事》是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曲,诚如当年春晚主持人在介绍这首歌曲时所言,歌曲将故事的场景拉回到18年前的深圳,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创作,要比在春晚上唱响早几年。早在1993年,词作者蒋开儒就创作了《春天的故事》第一稿歌词,他的灵感来源于1992年《深圳特区报》的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后来经另一位词作者叶旭全的二度创作后,《春天的故事》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中获金奖。
1994年10月,音乐电视《春天的故事》在央视播出,12月获央视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邓小平》,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1997年,经过春晚的助推,立即家喻户晓,成为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时代金曲。
有评论将《春天的故事》称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它虽然只是一首歌曲,却有着史诗般的气势;它讲述的是大题材、大人物,同时又如百姓家常话,亲切细腻,令人如沐春风。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和伟人重现眼前。
1997年春晚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一直传唱到现在,成为经典。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该曲曲名还被命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的阵名。
《甲方乙方》
开启内地电影贺岁档
1997年年底,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它在中国电影史上至少创了两个“第一”:内地第一部为特定档期所拍摄的影片;第一部实行导演“风险共担”的电影,导演不领取片酬,而是从影片利润中提成。
在《甲方乙方》中,葛优、刘蓓、何冰、冯小刚饰演的年轻自由职业者突发奇想,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业务,承诺帮人们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离奇古怪的愿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给现有的生活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电影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温暖。
《甲方乙方》之所以开启了内地影市贺岁档,在于其广泛的市场效应。影片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最终获得了3600万元的票房,这部跨年度上映的影片成为年度票房冠军。《甲方乙方》也是中国较早实行“路演”的影片。据导演冯小刚回忆,影片上映后的17天里,他和主演们跑了全国21个城市,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我们一次次伴随着片尾主题曲向观众谢幕,刚开始时每人都有一肚子感言,站在台上谈笑风生,到后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站在台上脸上堆着笑,脑子里一片空白。”虽然“路演”很累,但《甲方乙方》的票房令人振奋,仅在北京该片的每日票房都在80万至100万元。当时中国导演协会为《甲方乙方》举行庆功会,著名导演滕文骥对冯小刚说,这不是为你个人,是为了鼓励大家为中国电影救市。
市场上风光无限的《甲方乙方》获得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葛优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刘蓓获最佳女主角奖。自此,冯小刚、葛优组合成为贺岁片的“标配”。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葛优在《甲方乙方》中的这句台词,体现了这部贺岁片的风格,那就是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温暖。影片的主题歌也体现了这种味道,“经历的不必都记起,过去的不必都忘记。有些往事,有些回忆,成全了我也陶冶了你。”
《康熙微服私访记》
开创“新派古装戏”
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剧招牌作品之一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播出,在各地都创下收视纪录。
该剧由张子恩执导,张国立、邓婕、赵亮、侯堃、刘淼等主演,讲述了康熙皇帝外出私访的故事。全剧有《犁头记》《铜鼎记》《八宝粥记》《紫砂记》四个故事。康熙年间黄河连年泛滥,沿岸百姓苦不堪言,康熙帝体恤民情励志治河,亲自九下江南巡视黄河灾情,更由此引出了一幕幕传颂一时的传奇故事。
除了收视率屡次登临收视巅峰,《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还开创了独特的“新派古装戏”拍摄套路,以及“借古喻今、惩恶扬善”的编剧风格,这些都成为此后许多古装戏效仿的典范。观众对《康熙微服私访记》反响非常热烈,对后续作品予以热切期待。从1997年至2007年,《康熙微服私访记》共推出五部144集,再次证明了这部古装戏已深入人心,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铁杆观众。
该剧前四部都是张国立领衔主演,第五部主演换成了尊龙和温碧霞,应该说,张国立版的四部《康熙微服私访记》深入人心,即使在时隔十多年之后,依然有粉丝呼吁重拍《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部。今年年初,张国立、邓婕在做客某档综艺节目时,《康熙微服私访记》前四部的原班主演聚首,并正式启动了第五部的重拍。
1997年还有一部广受关注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部徐静蕾领衔主演的警匪剧,被称为内地第一部偶像剧。同样由徐静蕾主演的大红大紫的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1998年才出现。
《车间主任》
工业题材的“大制作”
1997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潮流被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绝大多数作品把目光和笔触直接切入当时改革的两大焦点:大中型企业与基层机关或农村,并以对基层生活的熟稔,对民情深入细微的体察见长,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现实、不回避苦难的当下品格,其中的代表作,当数作家张宏森的《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直面当时最受关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十分真切地写出了“北方重型机械厂”和“北重人”在改革时代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新机遇,以及他们选择和把握机遇时的痛苦和焦虑,形象地揭示了改革的必然性和艰难历程。小说《车间主任》随后被改编成电视剧,也受到广泛关注。
《车间主任》被称作客观现实主义作品,全篇几乎全部由对话组成,这一点与拉美著名的客观现实主义作品《哈拉马河》相似。在写法上,小说吸取了“新写实”的长处,表现生活的“原生态”,作品用一种朴素的笔触和平民化的艺术视角,写了车间、家庭、个人遭遇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普通人的生活情趣表现得生动感人,写得满满当当,但又避免了“新写实”的“零度叙述”,体现了一种温柔的人道主义精神。
有评论说,多年来中国文坛都缺少工业题材大制作,《车间主任》就规模及表达的诗性深度而言,都堪称工业题材方面的“大制作”。
新闻推荐
冯艳华1不能再走了我的前面全是海水,和梦见的一样冉,我还不懂水路碧海连天,能把我的心送到天上去就在这等吧,就像很多人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