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仁心仁术 信守百年承诺

达州晚报 2018-10-10 10:05 大字

同仁堂跨越5个世纪,“金字招牌”长盛不衰,诀窍就在于其注重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经营管理之中。如果仅仅因为其“承办官药”的身份,便认定同仁堂只顾“攀龙附凤”,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字上——不仅为那些皇亲国戚服务,同样也关心底层民众疾苦。

300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关。过去,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同仁堂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同仁堂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品质。不管炮制什么药,同仁堂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工减料。譬如: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要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则要密封好存一年。

记录同仁堂发展历史的《国宝同仁堂》一书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冬日里的一天,一位老菜农穿着满是补丁的破棉袄,颤颤巍巍地来到同仁堂。同仁堂有规矩,只要是顾客,不论贫富,都得笑脸相迎,因此对这位老农热情招呼着。老农想给患风湿的老伴买虎骨酒,但钱不够。老板听清原委后立即给他拿了一瓶,不取分文。没过几天,一位戴着獭皮帽、穿着狐皮袍的顾客来买药,明摆着是朝廷官员,跟老板也很熟悉。收药银的时候,伙计吓了一跳,经老板过目的账单,竟比平时高出一截。事后,老板对伙计说:“同仁堂要让穷人买得起药,有时还得施舍,如果赔着本做好事,就做不长久。万一咱们倒了,更没人管穷人了。怎么办呢?那就让买参茸的富人多掏点儿。况且咱们卖给他们的药,确实上乘、地道、纯洁,货好价高也算合理,并没有坑害他们。”

斗转星移,东兔西乌,但同仁堂“顾客至上”的理念始终不变。上世纪80年代,一位外地顾客来店求购4克天仙藤。售货员收方后说:“这药4克值4厘钱,给你10克,收1分钱。”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称赞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代顾客煎药是同仁堂的老规矩,冬去春来,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从未间断,把这一服务于民的做法坚持了下来,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而且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同仁堂就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1949年后成立了邮寄部,对各地患者有信必答、有求必应,深得人心。1954年,同仁堂设立了咨询服务台,为患者介绍适应症的药品,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几十年来接待人次上千万。由此可见,同仁堂享誉数百年,究其原因,就是对“百年一诺”的坚守和传承。(三)

新闻推荐

公安部11月1日起实施新规 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

为规范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工作,预防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