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更具有“传统味”
张江江
9月24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而由此延伸出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这些寄托节日的脍炙人口名言,也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犹如璀璨的群星,一直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历史篇章中。但是,传统节日传承至今,尤其到了如今“90后”“00后”,似乎已不再那么鲜明!
人们只知道“2·14情人节”,却不知“七夕”是何时;人们只关注双十二狂欢夜,却对重阳等一些传统佳节不甚了解,并且在一些媒体和市场的过分宣传、过分引导下,传统节日日渐式微、变得无人问津。
近年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大家在担忧、在忧虑,这是好是坏?人们也共同携起手来倡导回归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并且在如此高的呼声中,许多传统节日也已列入为国家法定假日。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尽管传统节日因种种原因受到冲击,但不应过分的排斥,应抱着“兼容并包”的态度来客观对待洋节日及网络节日。像西方圣诞节、情人节以及网络节日双十二等,人们过这些节日只是单纯地为了开心、为了娱乐,而不是真正地去痴迷它、信仰它。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传统节日里所传承千年的仪式、风俗和内涵,这就是文化。文化是骨子里,是这些“购物节”怎么冲,也冲不掉的。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并不仅仅是因为其传说、因为其代表着什么,而是节日有着浓浓的仪式感。我们知道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相应的各种仪式、各种风俗:春节要贴春联、响鞭炮、领压岁钱、给长辈拜年;清明节要上坟;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要吃月饼;重阳节要饮菊花酒……这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历经上千年而传承至今,依靠的不仅仅它本身所代表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仪式和风俗,以及人们对于某些事情的寄托。而相对于传统节日,不论是网络上的节日还是外国节日,说到底都是“购物”的节日。外国节日带给我们的是狂欢,传统节日给我们的却是温馨,这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
节日本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华夏儿女来说,节日从来都是清晰且厚重的。它既是清明时节的一蓑烟雨,又是中秋时节的一轮明月;它既是除夕夜里那一锅锅和和美美,又是元宵节那一盏盏团团圆圆。节日是一个民族赖以凝聚的力量源泉。这些传统节日的根在中华,五千年的流水滋润着它,它早已与中华民族生成一体。
而相对于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这些“购物节”上,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如何能够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具有“传统味”,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让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能够历久弥新。
新闻推荐
近期某单位一干部落马,引起较大震动,有老同志很感慨:当年要是狠狠心就好了!原来数年前,此人因犯错误遭举报,但单位领导想方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