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点评对不文明行为亮出“红牌”
国庆长假,多个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引导,文明、礼让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自觉行为,但车窗抛物、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到此一游”的“题字”还时常可见。文明旅游的教育和引导仍然“在路上”。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认为,游客的一言一行,既承载着国家的形象,也体现了文明程度和素质修养。就在十一假期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一批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3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其中,今年6月为拍短视频在马来西亚水上清真寺的矮墙上跳热舞的河北游客王某、张某违反当地宗教禁忌,事件相关视频经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后,引起当地社会不良反响,有损中国游客的文明形象。此外,湖北游客彭某在大理市游玩的过程中用儿童玩具击伤红嘴鸥,事件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当事人受到民众谴责。
根据相关规定,经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评审委员会审定,3名游客纳入旅游不文明游客记录期限均为3年。截至目前,共有35人被纳入旅游“黑名单”。
业内人士认为,让违法犯罪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能形成明显的警示作用,有助于提醒更多游客文明出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可以进一步征求司法机构的意见,经由相应的法律程序,把违法甚至是犯罪的不文明游客的信息与航空、铁路、交通、海关、住建、文化以及金融监管等部门共享,探索将其纳入公民诚信体系建设的可能性,也可以指导行业协会共享不文明游客的信息,使之成为具有更强约束力的规范体系,让游客为不文明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
新华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