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以求的收录机
□孙凯
改革开放初期,收录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里,给平淡无色的生活带来了色彩。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它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物品。
收录机分为单卡和双卡,有的只有录音和播放功能,有的还多了收音功能,有一个喇叭的,两个喇叭的,四个喇叭的,似乎喇叭越多越贵。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当时进口的质量普遍好于国产的,但价格也比国产的贵好几倍。
什么歌曲、音乐流行,你走在大街小巷就会听到,全都播放同一首歌或同一首曲,如果同步播放就像大合唱。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邓丽君的歌,尤其是《甜蜜蜜》最盛行。《妹妹找哥泪花流》《骆铃》《血染的风采》等等都曾是风靡一时的。
1979年7月,在丹东军分区服役的大哥经过高考考入了辽宁财经学院,他以学英语为名,让父母赞助花300元钱买了一台二手录音机,第二年的暑假他把录音机带回家,每当放歌或放曲的时候,住在前后楼的小伙伴们都会来听,大家感到很稀罕,我当时也非常喜欢,暗下决心,以后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买一台收录机。
1980年7月我从地方考入了大连陆军学校,次年7月我到某集团军某团二炮连实习,该连副连长张明有一台双喇叭的收录机,每当学新歌的时候,他就把要学的歌录上,然后教大家唱一句,按一下暂停键,全连官兵很快就学会了。每到周六晚上,他会把录音机拿出来,为干部战士放歌放名曲,全连官兵都非常喜欢,这更坚定了我要买收录机的信心。
1983年8月,我从大连陆军学校毕业分配到赤峰守备区守备某团任二炮边二排长,每月工资54元,每月需缴伙食费15元,自己可支配39元,这与地方同龄同时参加工作的人相比可以说算高的了。部队的生活是俭朴的,没有其他花费,我更是把开支压缩到最低,因为我心中始终有一个买收录机的愿望。
1985年1月我结婚了,大哥托他的战友在沈阳联营公司买了一台三洋牌双卡收录机,总价880元,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那种快乐溢于言表。但仔细一算,这台收录机还是父母赞助后买的,买收录机时我才工作17个月,况且每个月不可能一分不花吧。这台收录机给我的小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听听音乐,听听名曲,关键是它给我妻子很大帮助,我妻子当时是中学英语老师,她用收录机把读的课文录下来放给自己听,从中发现读音是否存在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她买了很多英语磁带有时间就听,口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当儿子会说话后,他对收录机非常好奇,我把他背诵的儿歌、诗词录下来放给他听,他总问我:我的声音怎么进去的?我就给他讲录音机的原理,我相信他也没有听懂。当他能听懂故事的时候,有时我会给他收听“小喇叭开始了”,这个曾经伴随我长大的节目,他也非常爱听,收录机陪伴他一天天长大。儿子中考时,我租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一年多我都没有看电视,每天早晨和晚上戴着耳机,用这台收录机听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录机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1998年7月,我在中兴大厦买了一台随身听,它与收录机比起来听音乐就方便多了,它也成了刚上初中儿子学习英语的最好工具,不幸的是,有一次儿子只顾听音乐,没把英语背下来,妻子非常生气,竟然把我的随身听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把一个按键摔碎了,但不影响使用,这个随身听的质量还真是不错的。
比随身听档次更高的CD播放机又面市了,我又买了一台,它是播放光盘的,磁带就被淘汰了。它的音质远远好于随身听。
后来,我又相继买了MP3、MP4音乐播放器。播放器因为有内存,淘汰了光盘,体积变得更小,携带更方便。
现在什么也不说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
12年前我装修新房时,找了一位音响师帮我搞个设计,把音响与装修结合起来,于是在棚顶装了六个小喇叭,买了一个大音箱、功放器和DVD,听歌曲和名曲的效果比录音机不知要好多少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30多年过去了,我的工资比当初翻了100多倍,如果我现在16个月不吃不喝,能买多少台当年的收录机呀。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当年的收录机到现在的音响设备,让人眼花缭乱。但这台收录机我始终十分小心的保管着它,它是我们家当年最值钱的家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见证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徐志远)国庆小长假即将到来,秋高气爽,气温适宜,很多人都喜欢出门旅游,国庆期间肯定会迎来旅游小高峰。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