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揭秘三国悬案之八 违心的背叛

济宁晚报 2018-09-28 09:08 大字

宋延坤/文

作为曹操早期五大谋士之一,荀攸(字公达)为曹魏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曹魏集团内部的赏识。不过,由于带头劝进曹操为魏公这件事的发生,荀攸的形象远远不如自己的叔叔荀彧高大。那么,荀攸当初为何要劝进,是别有所图还是心有苦衷?

出身大族,荀攸智勇双全

荀攸?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这个姓氏和地方代表了什么?颍川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都是大郡,自设郡以来就是除首都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兼具学术中心和政治中心功能的地方。荀攸与其叔叔荀彧所属的荀氏,则是当地“荀、陈、钟、韩”四大家族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支。

中平六年(189年),奉命进京的董卓祸乱朝纲,成为天下公认的国贼。此时的荀攸决定要干点儿什么事情。一天,荀攸将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召集起来,在众人面前痛斥董卓的无道,说出了刺董计划,并劝告大家在刺杀成功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成就一番功名大业。虽然这样的规划很正确,可计划很快被人发现并揭发,荀攸也被下了大狱。

虽然死在临头,可荀攸却丝毫没有畏死之意,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也是他命不该绝。荀攸还没等到自己被处死的通知,就先得到了王允和吕布联手成功刺杀董卓的消息。出狱之后,荀攸拒绝了朝廷对其任丞相的任命后直奔蜀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荀攸这样在当时来看一等一的人才同样如此。建安元年(196年),听闻荀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之后,已将汉献帝迎至许县的曹操迅速给荀攸写来一封信,劝说其来许都投奔自己。

曹操那封信的大意是这样,“现在天下大乱,是人才大展才华的时候,而先生你却蹲在蜀汉当宅男观望形势,也太过保守了。”来到曹操的身边后,荀攸迅速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尤其是在劝阻曹操征伐张绣、水淹下邳生擒吕布、官渡之战、彻底扫清袁氏势力等重大战事中的表现,颇受曹魏集团尤其是曹操本人的欣赏。

带头拥立,违背叔父立场

荀攸和自己的叔叔荀彧同时为曹操效力,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可一件事情的发生,却似乎给这段佳话留下了一个污点。212年10月,曹魏集团内部开始为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鼓吹,面对希望自己能挑头办这件大事的董昭等同僚,荀彧坚决予以拒绝。这次的拒绝不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间接影响了荀攸和整个荀氏家族的发展轨迹。

眼看着兴复汉室的大业不能实现,看着曾经的好友兼老板俨然成了国贼,荀彧这个荀氏家族的领头人,这个人品智谋皆是一流的君子,怎么可能会助纣为虐?他试图用道德绑架去提醒曹操和同僚悬崖勒马,但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此时的荀彧已经拦不住了。荀令君走了,可他在走后也许没有想到,当侄子取代自己成为整个家族的旗帜后,却做了一件自己死也不愿做的事情,违背了自己和家族的立场。要知道,行事正派、敢于和威胁政权稳定的非法势力作斗争,一向是荀氏家族的准则。

213年,荀攸和董昭等人公开制造曹操“爵位(武平县侯)太低,配不上曹操功勋”等舆论,逼迫汉献帝策命曹操为公爵。而在当时那份写给曹操的《劝进魏公》这道文表上,第一个名字就是荀攸,当时的他已担任中军师这样一个重要职务,同时还被封为陆树亭侯。而到了216年的时候,汉献帝又册封曹操为魏王。

荀攸为什么要带头拥立曹操进位魏公,贪图高官厚禄?以他对曹魏集团的贡献而言,即使不带头拥立曹操,照样可以得到三公一样的高位。贪生怕死?他是功臣,也是一个庞大士人大族的代表,曹操未必有足够多谋害他的勇气。再说了,面对性情暴虐的董卓,荀攸都能淡然处之,他不怕董卓的刀而怕曹操的刀?不太可能。品性低劣?如果人品说不过去,他怎么可能成为荀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和叔叔相反的立场?在笔者看来,其实荀攸也很无奈,这次背叛也许是违心之举。

无奈之举,公达也有苦衷

荀彧拒绝为曹操进位魏公站台,如果站在道德的层面来看,这说明荀令君人品贵重,不愿意看到任何力量威胁大汉的安危,此举是国士之风。荀攸带头拥立曹操进位魏公,从道德层面来看有些不大光明甚至是下作,可从维护整个家族兴旺的角度来看,荀攸如此行事又是可以理解的。

叔叔是君子,自己却要去做小人,这样的背叛常人难以接受,但从当时的政局背景来看,荀攸不是不可以像叔叔一样选择做个君子,可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的压力太大,又让他不得不去做一些看似小人的勾当。

压力一,曹魏集团对政局的掌控力越来越强。曹操之所以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可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功,通过大量任命士人、打击豪强、发展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努力,让他得到了足够多的拥护,也让他对汉室朝堂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掌控。曹魏集团的政治能量越强,荀氏家族的影响力就越小,如果荀攸选择和叔叔一样拒绝和曹操合作,家族在天下的地位就会被削弱。个人荣辱和家族荣辱之间孰轻孰重?对于荀攸这种背负着家族历史荣耀的人来说,他肯定不能把个人荣辱放在第一位,他必须首先考虑为家族负责,如何让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稳固的地位。因此,他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某些道德准则。

压力二,选择和曹魏集团合作的士人越来越多。在颍川当地,因为姻亲等关系的存在,荀、陈、钟、韩等颍川士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一荣俱荣”的程度。比如,荀彧娶了颍川唐氏之女,陈群娶了荀彧之女等等。再者,四大家族的门生故吏又遍布天下。因此,在这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里,荀攸和整个荀氏家族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只有选择和曹魏集团合作,和那些已经心向曹魏的士族们合作。用好听一些的话说,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尽管这种合作有极强的被迫性质。

潮流难挡,荀氏有得有失

荀攸并没有白白付出,他的拥立之功为自己和家族换来了丰厚回报。魏国建立之时,荀攸被封为尚书令,其余荀氏子弟也陆陆续续担任了重要职务。而当曹丕继位魏王之后,又给了荀氏等士族一个更大的好处——九品中正制,此举不仅大大改善了曹魏和士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也让士人在政治中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或者说是实现了对做官的垄断。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曹魏政权在265年被司马氏消灭,可为辅佐曹魏集团立下赫赫功勋的荀氏家族并未受到打击。因为早在249年,以荀顗(荀彧第六子)、荀勖为首的荀氏家族就采取了和司马氏合作的姿态。真奇妙,荀攸和曹魏集团合作,尚可说是被迫,可荀顗和荀勖的做法,着实就是小人苟且之作为了。

不过,尽管荀氏家族努力和掌权者合作,也换来了很多回报,但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他们并未抓到多少主动权。随着曹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重用其他士人及各种影响力的不断加深,荀氏渐渐进入了“明升暗降”的时期。到了东晋时期,荀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已非常之少。

359年,38岁的荀羡(荀彧六世孙)英年早逝后,也全面宣告了荀氏家族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心。

新闻推荐

河北饶阳:多功能车进乡村

9月27日,工作人员操作多功能作业车在河北省饶阳县王同岳镇圣水村进行洒水作业。近日,河北饶阳县将乡村的消防与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