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的思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领域来看,存在生态环境空间无序和功能分区缺失严重等难题。
当前,整个区域空间的生态环境管控有基础,但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软、散、短、窄”。具体来说,第一是软,分区红线被视为“橡皮筋”,部分地区和领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停留在口头,不落地、不前置,保护为发展让路,环境无底线,基础性作用无法体现;第二是散,缺乏统一有力的管理平台和工作抓手,规划体系尚在建立中,管理碎片化,环境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难以实现;第三是短,管控期短时限5-10年,难以对10—20年中长期开发建设提出长远的、系统的控制引导要求,导致环境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四是窄,全域管控缺失,范围局限于生态空间,管控内容仅生态保护红线被接受,生态空间、环境要素空间管控未有效实施,基于宜居的发展规模、密度、布局、结构管控缺失,制约着美丽中国建设。
从总体上来看,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改革形势。生态环境空间是生态环境管理的基础,无论是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还是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环评等等,首先要落地。管控水平越高的地方,它越能体会到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管控改革要立足于现有的空间管理基础,在国土空间管控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改革既要有全域范围内的生态空间调查,又要有生态空间环境评价和生态环境功能评价。
新闻推荐
员工晒工资单被解雇律师:工资单尽量不要晒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晒生活点滴,其中不乏晒自己或他人工资单的。季某在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