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给卖不完的月饼找到科学的消化出口

南国早报 2018-09-25 16:27 大字

新锐观察

□江苏郭元鹏

佳节一过,一年一度的“月饼热”也将面临“退烧”。月饼“节前备受欢迎、节后无人问津”的现象年年上演。也使得商家为了短期快速牟利,催生出了月饼重礼品轻食用、包装过度售价高企、馅料以旧充新等“老问题”。(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11版)

“358元的月饼提货券,110元就卖。”中秋节当天,在各大月饼兑换处守着的黄牛开始着急卖掉手中收来的月饼券,开出三折价格吸引顾客,更吐槽“难脱手”。可想而知,中秋节过后,月饼销售更会冷。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发问:“卖不完的月饼去哪儿了?”

对此,一些爱心人士倡导市民把吃不完的月饼捐出来,统一赠送给困难群众;一些市民则创造性的发明了“月饼大餐”,用月饼炒青菜、炒番茄;超市则年年来一场挥泪大甩卖。问题是,仅仅依靠这些办法,依然是不能完全消化这个烦恼。于是,月饼回收成了一种生意,在网上输入“回收月饼”几个字,就能找到不少回收月饼的小广告,有的是一块月饼5分钱。在很多地方,中秋过后,会有零散收购者上门收购月饼和月饼券,也会有厂家到超市回购月饼。

按说,回购月饼现象是好事,总比将月饼浪费了好。可是,回购月饼也让我们很疑惑,回购的月饼去哪了?当一些月饼厂家被爆出用陈年旧馅做月饼的时候,公众的疑虑就更难解除。

实际上,这种“陈年旧馅”的月饼仅仅依靠机器很难检测出来,除非馅儿有明显问题。为了杜绝“陈年旧馅”月饼年年卷土重来,监管部门应该提前监管卖不完的月饼。对于超市里卖不完的月饼,不能止于劝导企业回收,而是要在节后迅速进行盘点,摸清月饼的数量以及被回购的情况。要监督回购企业将这些不能再销售的月饼“销毁”。而对于市民家存放的月饼,则应该鼓励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公益回收。

搞好了月饼回收之后,就需要给这些月饼找个出路。如果全部销毁,不仅是浪费,而且也不人性化。没有出路的月饼回收,只会是下一个中秋节的月饼隐患。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应该鼓励这些月饼向饲料加工、宠物食品、有机肥料企业流动,在科技力量的介入下,变成畜禽饲料、宠物食品、有机肥料,岂不更好?

新闻推荐

永别了,女理发师

□火锅我剪头发的那家店,是最常见的路边理发店。门口旋转着红白蓝三色灯,播放着聒噪的流行乐,室内装修总令人觉得空旷: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