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的芽长成丰硕的希望——— 读王继颖散文集《守住发芽的梦想》
□袁恒雷
王继颖是一名资深语文教师,生活在河北保定。我与王老师是通过编写往来认识的———几年前,我在吉林市《做人与处世》杂志当文字编辑,她经常投稿,以至于我常常能第一时间读到她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王继颖的新书《守住发芽的梦想》是她的第四本书。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就能出版如此之多,可见她用功之勤成果之多。通读完本书,我们对其人其文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她如同许多乡土中国的人们一样,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那里的花花草草、村民往来有着天然的喜爱;长大后考到城里读书,进而生活工作在那里,结婚生子,开枝散叶,很安定,时间久了,便也萌发出乡愁来;这生命历程中对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喜怒哀乐,共同构筑了她笔下的素材,都是尘世的小凡俗小悲欢,却能生发出我们最熟识妥帖的共鸣来。
王继颖书写亲情作品很有自己的味道。翻读这本书,她的亲人们陆续粉墨登场,姥姥的牵挂追问、母亲的无悔付出、父亲的疼惜关爱、弟弟的无私伟大、女儿的懂事乖巧……都在她的一页页书写中交替呈现,虽说写的内容都是我们平民百姓再平常不过的凡俗小事,可恰恰在于从这些最朴素的细节生活着笔后,寻常生活的真实触感令我们一次次感同身受,我们读到的虽说都是王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这抽象出来的真情实感无时无刻又都发生在我们身上一样,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生活剧,而我们也是这样每天生活的。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王继颖对亲情的书写并不是仅仅只写王家,她是以自己家的故事为基准,然后由点带面,生发出普遍的人间亲情,她将对世间的关爱目光推及到每一次生活的触及———比如《我们在等雨停》一文,不过是几笔素描式的勾勒,就为我们讲述了更多基层百姓的真情美好,这种横向对比的陈述,加深了本书的厚度,也就直接证明了温情的共同可贵。
王继颖身为语文教师,她主要的生活经历自然还是教师生活。本书相当一部分文章的确是围绕着她的教师生活展开的,而且有好几篇还写到她去乡村支教的经历。虽然只有一年,但王继颖和当地的教师学生们产生了深厚感情。正是这些质朴的人带来的真情实感一次次打动了王继颖,让她笔下的这些支教故事颇为引人共鸣。这些文章画面感非常强,一系列文章的互文效果,就共同构成了她这一段完整的人生经历。我们看到,当地纯真善良的孩子们对她极为热情与感恩,而且求知欲非常旺盛。他们非常珍惜现有的学习资源,对老师的关爱是全力以赴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都被王老师记录下来,以至于她感慨道:“窗内的孩子们,是一颗颗小小的太阳,他们的笑容,散射着善良、淳朴、热心、感恩,是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我又何尝不是别人世界里的太阳?新的一年,我会和懂得爱与感恩的芸芸众生一起,努力将人性的美好,开成大朵大朵的阳光。”
本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小辑,充分展现了王继颖散文写作的多面手能力,不仅讲述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写景状物也是字字珠玑颇可玩味。她写到了一系列花花草草,春芽、麦苗、藤蔓、荠菜、萱草……她善于将这些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植物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生发出的文章是富有现实情思与文化底蕴的,绝不是简单的花草“植物志”,而是让这些花草带有了人性的温度与饱满的情感。比如荠菜,王继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融入对荠菜的情感,然后左右穿插出诸多关于荠菜的名家名著,使得荠菜泛着古意的清香。
阅读这些生活美文,不得不赞叹王继颖非常注重观察现实生活,且善于将几个生活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印证同一个主题,恰如一条项链上的颗颗珍珠,跳动着夺目的光芒。她一次次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一位位最底层的民众,他们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广泛的存在,她给他们进行一幅幅素描速写,虽是寥寥几笔,却让极富个性的人物跃然纸上。这些尘世小暖,构成了一幅温热动人的风俗画,而我们都在其中。
《守住发芽的梦想》王继颖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年6月第1版
新闻推荐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玉兔东升,清辉朗照,正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而在“分外明”之外,中秋的月光也“格外暖”。向来清冷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