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警惕极端言论搅混舆论场

梧州日报 2018-09-24 09:16 大字

陈荣贵

日前,一篇建议民营经济离场的自媒体文章引发社会关注。文章认为,现如今,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提倡彻底走经济自由化的道路。民营企业家对此产生不安心理。该论调一经抛出,果不其然就受到了压倒性的舆论批评。“民营经济离场论”无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实际成绩,被舆论集体炮轰是咎由自取。

近年来,类似于借“民营经济离场论”反对改革开放、反对基本国策的极端言论不绝于耳。如,近年来,我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上有所调整,在社会上,建议放弃计划生育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于危言耸听到种族灭绝的程度。此外,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还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制度存在缺陷,就把国家否定得一无是处;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就断言世风日下、道德末日……这样偏激、极端的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

这些“奇谈怪论”所引发的舆情背后,也提出了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极端言论为何总能在舆论场“兴风作浪”,在社会上掀起不小的波澜?

就“民营经济离场论”而言,作为常识,我们都知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经济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开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的地位和贡献不言而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可见,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以贯之的,并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非公即私、全盘否定民营经济的论调不只是挑战常识,开历史倒车,更是在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预期。

与“民营经济离场论”一样,每一种极端言论的出笼,都是对现实困难和不安情绪的放大。

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叠加。改革攻坚期,伴随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利益觉醒”,问题的放大效应也愈发明显。极端言论并不可怕,但是当社会思维、社会讨论成为一种流行的“极端主义”时,就该警惕和反思了。对社会热点话题,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没有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是非分明更值得嘉许,但并不代表一事当前,就能以简单粗暴的二分法,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肯定。舆论场一旦被固守一隅的极端言论充斥并主宰,理性思维被迫“退居二线”,社会共识便会被逐渐消解,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极端言论出笼的背景,有自媒体的传播语境。许多极端言论,披着伪善的外衣,借助于自媒体平台得以纷纷出笼。近来,一些劣质自媒体风生水起,热衷于充当“舆论领袖”,将粉丝流量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置社会道德于不顾。正如有媒体人所言,“你谈写作,他们谈10w+;你谈知识产权,他们谈10w+;你谈社会责任,他们谈10w+。”自媒体在传播领域分得一杯羹,但道德底线呢?社会责任呢?

无数例子证明,否定一个时代很容易,构建共识却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得多。在时代变迁中,唯有坚守全面、客观、公正的思维,凝聚社会发展的共识,才能构建起健康、理性的舆论空间,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泽州月饼:舌尖上的中秋味道

9月22日,段河村村民段粉拽(右前)在往月饼皮里放馅料。中秋节来临之际,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段河村的段富善一家人忙碌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