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侧记:“人”的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澎湃新闻 2018-09-20 16:52 大字

上海市衡山路旁的会场陈设简单,一茶一水一纸一笔,但讨论内容并非纸面上的事。9月19日,中宣部在这里召开了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

在座者170余人,包括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以及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负责人,还有部分高校新闻院系专家学者。

“人”的问题成为会场内外关注焦点:报刊“老手”向新媒体转型、对现有人才的激励……众人就此展开交流探讨。

会场不大,三台摄像机穿梭其间,对于广电系统的参会者而言,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设备了。落座前,参会者互相问候、交流,寒暄不断。在开展媒体融合工作上,贯穿其中的重要思路,便是向兄弟媒体借鉴、学习。

在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看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一支队伍打天下”,依托传统媒体中生产优质内容的主体力量,赋予其新要求,新元素。

“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会上受到热议。后来的互动环节,裘新就此回答了相关提问,“我们的体会,工作还得靠人来做。人的确是关键因素,容易形成一个悖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这只队伍,再去推动平台转型,还是平台转型后倒逼这支队伍去转型?我们觉得,相辅相成吧,平台倒逼可能还是多一些。”

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介绍了《解放日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中的人员调整,“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启动后,《解放日报》和“上海观察”(后改名“上观新闻”)同时改版。报社将所有采访力量全部迁入上观,一支队伍服务报纸和客户端两个平台。”

“栏目制改革,使采编人员的角色意识从被动转为主动,“我的栏目我负责”,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大增强。”当她开始介绍解放日报社目前架构和采编专业职务序列表时,现场有多人举起手机拍摄示意图。

这是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第三次到访“上观新闻”了。

上午的会议后,170余人与会者参观了解放日报采编平台,期间,多人驻足与一线编辑记者作互动交流。上观新闻对此的报道称,大到媒体架构、举措、机制,小到新媒体推送时间和频次,甚至公共空间咖啡厅的设置,都成了大家探究剖析的细节。

“上午参观时,我们好多媒体的掌门人在一起议论说,媒体深度融合,关键是人的整合。这个整合要回答一个问题,把人以什么样的形式整合到什么地方,然后如何激励和引导。我们上午参观上观发现,解放日报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一体化运作,将采访力量整体嵌入上观,通过人力资源的反向配置,倒逼采编流程再造。”19日下午发言时,卢新宁说。

卢新宁以人民日报社内部情况为例,“解放、上观这个奖励机制、考核机制,给的支持足以让一个传统的报纸奋然转身,足以让一批新闻媒体人走到舞台中间。”

不过,她也提醒一线采编消弭偏见,“为报写稿雷厉风行,为网写稿全看心情;为报写稿思前想后,为网写稿拼拼凑凑,觉得不是主业。”

另一个案例来自中国青年报社。

据中国青年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介绍,3年前开始,报社全媒体绩效考核协同推进,向移动精品倾斜。目前正加快全媒体人力资源改革,报社在原有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序列的基础上,新建了媒体专务序列和经理人序列岗位,形成人力资源四条晋升通道,正在试运行阶段。

9月19日下午,一同上台介绍经验成果的还有来自天津、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宣传部门和媒体负责人。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刚在报告中指出,在管理体制上,天津筹建海河传媒中心,撤销《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集团4个正局级法人机构和两个副局级法人机构。另外,成立津云新媒体集团,将原属《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整体划转北方网,打破各媒体间一直以来的本位主义和壁垒观念。

打破壁垒后如何激励采编力量作为?石刚接着说,将《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的人员、资源向津云转移,把向津云的供稿量、优稿量作为采编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倒逼传统媒体优秀采编力量向新媒体倾斜。另外,成立工作室,通过资金支持,将力量吸引到新媒体。

具体到广电系统的内部激励,湖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张华立所作的介绍值得关注。

“这几年我们电视台也走失了不少内容人才,去年以来,湖南广电的内容人才基本是流向内部的新媒体。现在整个团队、整个团队的工作室纷纷到芒果TV安家入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推行工作室制,保证数十年打磨出来的团队牢牢锁定在内部人才系统,推动管理人才和内容人才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交流,实现传统广电人向全媒体人、新媒体人集体进化。

新闻推荐

中秋假期高速收费3天假期 长益高速将分时段实施交通管制

湖南省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测指挥中心今天发布,今年中秋假期(22日至24日),高速公路不实行免费通行政策。3天假期,长益高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