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变”改革助力生态富民
记者吴黎明
“加入公司后,鲜桃更好卖,价格也涨了三成多,60亩桃园纯收入30多万元。”桃花村桃农吴祥忠说的公司,是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核心承接主体,该公司把大家组织起来,加大推介营销力度,实现本地鲜桃品牌化,桃农自然受益匪浅。
“桃花村村民吃的是生态饭,发的是风景财。可受比较利益的影响,近年来,桃林面积有所萎缩,这引起了我们的警觉。”桃花社区党委书记韦平平说,生态是桃花村的命根子,千万不能丢,但满足于一般号召不行,要建立一套生态与利益的联结机制,办法就是“三变”改革。
2016年5月,桃花村被列为全省13家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1+8”经营主体在改革中应运而生。“1”是组建青山人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1360万元,其中,村集体将统一经营的150亩土地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入股,占股比例34%。“8”是建立八大基地。依托全村1家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10家农民合作社,建设了鲜桃、蓝莓、草莓、蔬菜、茶叶、家禽、水产、体验等八大休闲农业基地。
听说要农村“三变”改革,吴祥忠明白,只有生态好,大家才能好,便成为公司的首批加盟者。老吴原来与人合伙干毁林开窑的营生,年复一年,大青山东坡被挖得千疮百孔,也没有富起来。因不符合产业政策,窑厂于7年前被关停复垦。老吴有经营头脑,把60亩复垦后的山地承包下来,齐刷刷栽上桃树,新品种,在早熟和晚熟品种上大做文章,并注册成立瑞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老吴已成为村里的“新桃王”。过来的经验告诉他,毁林赚眼前,造林赚长远,加入公司后信心更足了,今年他又栽下一批新桃苗。
“这是一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变革,盘活了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激活了农民‘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同时,也有效地维护了村民的生态权益。”韦平平说,公司带动村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明显增长。新增385人在农家乐和八大基地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1108.8万元。“公司+基地”带动374户1309人,人均经营性收入7735元,较改革前增加1523元。农民闲置房屋入股公司和土地入股基地,带动265户927人实现财产收入50.5万元,增收27.5万元。
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收益的村民,开始自觉地投身生态建设。“桃树林子不能砍,生态牌子不能砸。”桃农张世宽家的桃林已由起初的三亩扩至十余亩,桃树品种越来越丰富,桃子品质也日趋高端,在公司的帮助下,今年也是畅销一空。张世宽说,有公司撑腰,桃子就是致富果。村集体租赁给果园的100亩土地也成了香饽饽,每亩租赁费用由372元上涨到600元,村集体共实现收入6万元,增长2.28万元。
通过农村“三变”改革,村集体财力增强,新创办一家物业公司,开始反哺生态。走进桃花村,发现不仅美在桃花上,还美在垃圾不落地的村容村貌上。显眼突兀的垃圾池、垃圾房消失了,垃圾外溢、散落的现象不见了,道路、绿化、屋舍景观更加和谐相融,空气更加清新。“以前我家不远处就有个垃圾投放点,夏天很招蚊子苍蝇。现在好了,家家都有3个小型垃圾桶,套有垃圾袋。家门口干净了,也闻不到臭味了。”村民夏敬兵说。从“靠风刮,靠蒸发”到“定点投放,集中回收”是第一次垃圾革命,如今,农村“三变”改革又在桃花村引发了一场从“定点投放,集中回收”再到“垃圾不落地”的农村垃圾“二次革命”。
新闻推荐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评职称看“代表作”有重大突破或重大贡献可直接评研究员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