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风采录】“进家门才能打开心门”
绘图赵春青
1119公里铁路行程,368公里山路颠簸,30公里渡轮航行……1年前,中国一冶集团青年员工杨聪,独自背上行囊,从武汉辗转12个小时,来到贵州省沿河县渡江村,开启了他的扶贫之旅。
“24岁当驻村‘第一书记\’,小伙儿到底行不行?”初来之时,面对一些人的疑惑,杨聪表示,“年龄是我最大的资本,我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娃\’,不仅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也更能理解村民的诉求与期盼。”
渡江村位于沿河县思渠镇北部,紧靠乌江沿岸,全村耕地面积仅400余亩,其中还包括90余亩荒坡,每天仅有一趟渡轮往返思渠镇,全村常住人口564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曾有村民断言:杨聪在渡江村坚持不了3个月。
面对存疑,杨聪说:“进家门才有可能打开‘心门\’。”他把走家串户作为自己上任后的第一课,不到半年,便能叫出村里每位老人和小孩的名字。
白天,田间地头常有杨聪忙碌的身影;晚上,他又回到案前学习优秀村官事迹,摸索积累治村经验,想方设法为乡村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支持。
渡江村就在乌江边,此前修建的引水设备已闲置多年。为了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难题,杨聪一方面带着村干部上山寻找山泉水源,另一方面向镇里、县里申请资金,修缮引水设施。终于,在春节前夕,渡江村完成了原取水泵站及管道的修复铺设工程,并在山顶建造了蓄水池,满足了村民的用水需求。
多年来,渡江村道路照明系统始终未能正常投入使用,太阳落山后,村里漆黑一片。杨聪多次向镇里反映协调、寻求支持,不仅顺利解决了电费来源问题,同时发挥自己在企业学到的电气操作知识,爬上电线杆,检查、修复路灯。灯亮了,不仅照亮了路,更照亮了村民的心。
修建一座属于自己村的牌坊一直是村民的共同愿望。杨聪了解情况后,立即发动村民集资,他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动员外出承包工程或做生意的村民捐款,筹集齐修建牌坊的工程款。牌坊修建工程开工后,他每天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相关物资并向村民通报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最终使村民们多年的夙愿变为现实。
杨聪多次往返思渠镇、沿河县,联系客户推销渡江村的农副产品。同时,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现状,请求支援渡江村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在沿河县文体局的协调下,一批崭新的篮球架、乒乓球桌及健身器材落户渡江村。
2018年春节,杨聪决定留在渡江村,以便了解外出务工村民在外情况。当村民们得知他春节留守的消息时,争着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吃年饭,杨聪婉拒了大家的好意,“不能给大家添麻烦呀!”
动真情、用真心、办实事,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杨聪也收获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信任。在此基础上,他逐步规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管理,重大问题召集村干部集体研究决策,并通过企业的支持,牵网线,购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让贫困山村联通世界。
不久前,中冶集团扶贫调研组专程来到渡江村看望杨聪,并向渡江村小学捐赠5万元扶贫慰问金。村民们都说:“杨书记来了以后,水通了、灯亮了、心暖了!”
“我还有一张王牌。”杨聪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村民的劳动技能尚未达到企业用工要求,但中国一冶正着手准备在渡江村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我希望‘老乡\’早日变‘同事\’,让我们通过工农携手真正成为一家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丰)近日,首届贵州十大“白酒工匠”揭榜典礼在仁怀市举行,这也是该省工会首次对白酒行业内优秀专家型、技术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