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广东人眼中的“山竹”:是什么让我多了份淡定
台风“山竹”造成深圳、珠海等14个市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95.1万人,4人因灾死亡 视觉中国 图
新闻里说,截至9月17日8时,台风“山竹”造成深圳、珠海等14个市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95.1万人,4人因灾死亡。前一天晚上8点,初步不完全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2亿元。
新闻画面让人震撼,灾情引人关切,但说实话,我对“山竹”的恐惧感并不深。这个周末,我是这样过的:周六,到超市采购——听说珠三角的很多超市里,食物和用来贴玻璃窗的胶带脱销得特别快。周日“山竹”登陆日,一家人在屋内看雨听风,刷朋友圈里各种台风段子和小视频。
这也是很多广东人过这个周末的方式。网上有个大热的段子,说:“全国人民都在担心广东人的安危,但广东人只关心放不放假。”眼看“山竹”越来越弱,周一上班已成定局,我的大学微信群里很多人在感叹:山竹弄人啊!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对台风的记忆是深刻的。曾经,台风是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胆战心惊的存在。时至今日,它的威胁已大大降低,甚至“沦落”为段子手的创作素材。是什么让我们面对台风多了一分淡定?
这要归功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与规范科学、响应及时的抗灾系统。“山竹”还在菲律宾时,省内媒体就提醒其可能直奔广东。等来势已定,手机上不断收到提示短信。有朋友开玩笑说“原来最关心我的是“三防办””。各路新媒体号的信息纷至沓来,让人不看都不行。早到的信息,以时间换来了充足的准备空间。遥想十几年前,要等到台风降临前夜,乡镇干部们才满村子敲锣提醒防风。而在台风登陆前一日,城管、公安、交通、消防、医疗……已经联合运作了起来。
最不该忘记的,是许许多多暴风雨中的逆行者。我所在的东莞,警察冒着大风上街巡查,有位年轻警员被折断的树木砸倒,也有救灾人员被大风刮起的铁皮割伤,所幸都无性命之忧。每个镇、街道都开放了庇护所,接待无家可归者。深夜,仍有很多人顾不上休息,在清理道路障碍。这座我总觉得略显冷漠的工业城市,在风雨面前变得格外温暖。
台风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而这源自日常的管理水准。“山竹”面前,各级政府部门的表现可圈可点。正是有着强有力的保障,普通人才能免于惊惧,在温暖的家里,安心从容地刷朋友圈。
但在“精细”化上,仍有未尽人意之处。以“台风I级应急响应”为例,东莞仅是“停工、停产、停课”,而隔壁的广州多了“停市”。“四停”显然比“三停”要周全些。
其次,从一些救灾部门官微的即时播报来看,“停工”“停产”也并未落实到位。I级响应发布了大半天之后,有关部门还接到不少在生产现场被困群众的救助。显然应该有人为之负责。
另外,在暴风雨中,有些外卖平台仍在做生意。外卖也属于生产劳动,显然应该“停工停产”。一些外卖、快递等从业者的安全问题,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精细化和人性化,不应是管理中的矛盾,而应是相融合。但愿每年都需要迎战台风的沿海省市,能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让普通市民更从容地面对天灾。敬畏大自然,同时也当精细化管理,能否在今后最大程度实现“零死亡”?
新闻推荐
广东省气象台消息,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已于16日17时在广东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台风登陆前十几分钟,台山市区的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