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降价,实不实惠让百姓来评 话题榜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今年“十一”黄金周来临前,国内景区迎来了“降价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近日称,6月28日《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已有21个省份出台或公布了157个景区降价或免费措施,还有157个将在“十一”前宣布降价。
黄金周前景区降价惠民,其实是多年来的惯例,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年年要求降价,也确实年年真的降价,为什么国内景区门票价格依然高,人们仍然大呼“游不起”,门票经济到底还有多少水可挤呢?
窃以为,百姓理解的降价其实与景区管理者眼中的降价并不是一回事。在我们游客看来,原来会心疼的门票价格,降价后是不是应该让人轻松很多?我们是不是就能省一笔不小的开支?其实不然,先看看一些景区的“降价”,你会发现降价也是一门“学问”。
比如,虽说是降价,不少景区只是象征性地降了10元钱,原来200多,现在还是200多,原价190,现价180,这对普通游客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优惠。还有的景区,看起来虽然降价幅度挺大,但因为原来价格实在太高,比如新疆喀纳斯、白哈巴、禾木通票,原价295元,虽然降了100元,但是195的价格仍然很难让人接受,由“太高”到“偏高”,也能代表某些降价对策。还有,就是热点景区门票很少降价,而降价幅度较大的多是人们很少听说的冷门景区。
而我们在谈景区降价的时候,还不能只盯着门票,有些景区尽管门票价格降了,但由于实在无法割舍既得利益,管理部门又想不出更高明的推动旅游经济的策略,于是就开始在景区内的收费项目上做文章。比如把景区大门建在距离观景点很远的地方,迫使游客进了门就必须选择景区内的观光车、代步车,而代步车的价格自然不菲;或者景区大门内建“小门”,想进入还得另买票,还有的不断提高景区内饮品、食品的价格,甚至一瓶水10块钱,一桶方便面20块钱……这正是所谓的“变相涨价”。
可见,在一轮轮的“官方意见”面前,景区到底降没降价,降价的效果如何,不该由景区公布的门票价格说了算,而是应由广大游客的钱包说了算,由他们的切身感受说了算。
其实,多年来,景区降价这件事民间一直在呼吁,官方不断在要求,但从以往的效果看,都不能让人满意。地方管理者要知道,景区不是地方的私有财产,无论是让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还是具有无限感染力的名胜古迹,从根本上说都是历史的馈赠,是自然的馈赠,具有其不可掩盖的公益属性,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既不能把景区当成自己的摇钱树,也不能把旅游看成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将普通百姓拒之门外,而是要把心放宽,把眼光放远,提升创造旅游经济收益的智慧。
一说到景区降价,我们总会想起令大家津津乐道的北京故宫和杭州西湖,前者成人门票价格多年来一直维持在60元,但其文创产品却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后者更是早就实行了免票,而西湖由此吸引的八方来客,却带动了整个杭州旅游业的旺盛发展。
在一轮轮的“官方意见”面前,景区到底降没降价,降价的效果如何,不该由景区公布的门票价格说了算,而是应由广大游客的钱包说了算,由他们的切身感受说了算。
新闻推荐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等25个单位的62名国家公职人员被问责,包括益阳市委副秘书长在内11人被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日前,因洞庭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