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完善一小时鲜活食品圈

江淮时报 2018-08-31 11:38 大字

■北京市政协委员宋慰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北京市民对食品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日益提升,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多样性、营养性。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可追溯式的、网上配送的鲜活食品供应链企业,如:密云的春播公司、房山的红酒庄园,为提升一小时鲜活食品圈的服务水平和品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但现有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还相对落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还无法实现农产品从种养殖过程到收获、物流、上市交易的流通过程中的全程可追溯。特别是北京的鲜活农产品大量来自于津冀等周边省份,各地的规范标准、生产和市场监管、执法力度都还存在着差异和梯度。

在京津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不高,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农产品零售网点缺乏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的管理。在北京农产品生产、批发和零售环节,经营主体大多采用自营流通模式,从整体上看,农产品的流通配送中转环节多,运营主体多,流通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

为此建议:今后应从源头抓起,百姓需要的是安全、可靠、高品质的食品。要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做到农产品从生产到收获到上市的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要发挥首都科技中心的资源优势,形成京津冀产业互联共享,从源头保证质量,农业科研要从种养殖转向农产品全产业、全产品周期的研究。

京津冀产业协同就是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产业链上的有机分工。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要打造三地合作的农产品品牌企业。政府应支持企业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政府应定位在监管,通过严格监督检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进而培育京津冀鲜活农产品的百年老字号。

政府相关部门要激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供给侧改革。依据人民生活行为的改变与发展,强化农产品优质、高效、洁净、多种的研发设计。拓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品种,提升品质。要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化,鼓励净菜上市场,现代食品生产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产品创新等,建立中国化的鲜活农产品食品产业。

要遵循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的论断。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通过协调机制,共同制定“鲜活农产品质量规范和管理标准”,强化三地的联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三地在鲜活农产品生产品质、产品品种、物流配送、市场经营的水平和能力,共同维护食品的安全、市场的规范、物流的高效。

新闻推荐

中国科学家30年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

据新华社武汉8月30日电(记者俞俭、皮曙初)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历经30年艰辛工作,测出目前国际上最精准的万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