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精准医疗有望让肺肿瘤变成“慢性病”

渭南日报 2018-08-30 01:05 大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近日做客新华网“聚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系列访谈,解读我国肺癌领域诊疗进展。他表示,应对依旧严峻的肺癌防治形势,需要加强早筛早治、精准诊疗,建立肺癌全病程诊疗一体化管理体系。

我国肺恶性肿瘤治疗五年生存率成倍提高

肺癌是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我国对肺癌的诊疗已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到精准医学阶段。

近年来肺癌诊疗进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诊断手段越来越丰富。从最初基于X射线进行诊断,到后来的CT,再到PET-CT,肺癌诊断水平越来越高。第二,治疗手段不断变化。从单纯的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内科化疗,到基于组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亚型治疗,再到基于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以及最近几年的免疫治疗,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随着靶向药物等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推出,我国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从传统化疗时代的10个多月,到如今接近3年,有些亚型甚至跨越5年。

早筛早治有助改善患者生存期

肺癌发病常与吸烟、肺部慢性炎症等有关,在我国男性中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肺癌的早期症状,如咳嗽、咳痰等,和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特征类似,易被大家忽视,确诊肺癌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建议,对于部分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抽烟习惯的人,可通过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力求及早发现肺癌。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率。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诸多革命性突破,在肺癌领域也可以运用新技术来提高诊治效果。为探索新兴科技在临床上的运用,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生中心建立了肺癌精准医疗数据库,目前在全国约有12家医院参与,已积累了3万多个病例。

在国家陆续推出进口抗癌药减税降税、药价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等利好政策后,癌症患者“吃不起药”的状况已有所缓解,但高昂的治疗费对于一些患者和家庭而言仍是不小的负担。为此,政府、慈善机构与企业多方并举,发起了多项公益和援助项目,全方位提升靶向药等抗癌创新药的可及性。相信在接下来的医保谈判中,会有更多、更新的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惠及更多患者。

肺恶性肿瘤有望变成野慢性病冶

多年来,肺癌诊疗的“精准化”“一体化”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给肺癌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临床上最初使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患者时,并没有选择特定人群,但是医生后来发现,这种药针对东亚人群效果很好。随后多次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都证实,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辅助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

虽然靶向药对于适用患者的响应率较高,但这种“神奇的子弹”有时也会出现耐药性问题。这就需要了解肿瘤的耐药机制,通过不断研发新一代治疗药物,为耐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为了推迟耐药的产生,还可以通过联合治疗进一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逐渐让肺癌成为一种慢性病。目前出现的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就为第一代靶向药耐药后、发生T790M突变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疾病全程管理的需求增加,诊疗一体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肺癌疾病负担重、诊疗难度大,实现癌症患者全病程管理离不开多学科的讨论和介入。例如,肺部结节需要影像学的讨论;涉及到基因改变的情况需要病理科医生的参与;肿瘤患者心理改变大,影响治疗效果,还需要心理学的干预;肿瘤治疗中和治疗后,要进行随访和护理,如何保证患者的营养水平也是一大问题。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单一学科更加无法单独胜任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和护理的全程管理,诊疗一体化中心的优势便显露出来。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慈善总会牵头,及一些跨国药企的积极响应下,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启动。未来,该中心搭建的精准诊断平台有望在全国300家医院落地,其中包括75家基层医院,前100家落地医院已有超过10万人次完成肺癌检测,51家医院已经成立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工作站。

同时,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学、免疫学等多组学都在逐渐整合于肿瘤的诊疗过程中,这也有助于药物的研发。随着多组学的整合发展,在未来十年,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会有明显改善。(新华网)

新闻推荐

广州交通部门:滴滴多次拒收执法文件 也不按期缴纳罚款

8月29日,广州市交通部门对广州市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进行了通报,并表示对于网约车平台不配合调查的行为,将以“不配合出租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