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路自宽
姚平
近日,笔者与被下派到某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朋友邂逅,他说,现在距中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仅剩不到三年,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最头疼的是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大都是深度贫困村组和特殊贫困群体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特中之特”,帮他们如期脱贫,困难真不少,最难的是没门路。窃以为,眼下,脱贫攻坚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真心设法干,创新扶贫路自宽。
愚此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几年前央媒的一则报道。报道称,山西岢岚县地处吕梁、太行两大特困区。当时,全县贫困人口约占四分之一。从2012年新一轮扶贫攻坚起,国家、省市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优势产业。该县山羊养殖有幸赶上了这趟快车。可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却成了该县的一道难题。以往,该县每年给贫困户免费送两三只羊,贫困户认为圈养或放羊都不划算,所以,不是转手卖掉,就是养到过年宰了吃肉,达不到“授之以渔”的目的。通过再三思之,他们创新扶贫办法。新办法规定:县上不再给贫困户免费送羊,代之以“借羊还羊”。即凡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每户只需向村上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就能借到价值2万元的15只羊,3年为一个期限。3年内,一切收益归养殖户。3年后,养殖户向村上归还15只羊,供其他贫困户“借养”。同时,村里悉数退还保证金。以前,免费送羊,扶贫资金撒了胡椒面;后来借给15只羊,当年就能受益,而且贫困户养羊的积极性很高。据报道,15只羊每年可为养殖户带来近2万元的收益。3年期满,贫困户不仅脱了贫,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且也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效用,这样像滚雪球一样,带动更多人受益。(2014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这则报道虽然成了“明日黄花”,但它却给人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创新扶贫路自宽。只要用“心”扶贫,带着感情扶贫,扶贫的办法会愈来愈多,路子会愈来愈宽,效果也会愈来愈好。不然,就很难走出“扶贫工作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春送米面冬送袄,贫困帽子难摘掉”的困局。启示之二:扶贫要从“根”上扶。“根”在哪里?“根”在产业。产业越大,产业链越长,扶贫这棵树就越茂盛。岢岚从新一轮扶贫攻坚起,把“项目扶贫”变为“产业扶贫”,贫困户的收入多了,养羊的积极性也高了。据统计,当年,该县山羊存栏达50万只,翌年达60万只。随着山羊育肥中心投入使用和绒被加工、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村民养羊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启示之三;扶贫不能“穿开发新鞋,走救济老路”。要改革扶贫专项资金分配、监督、考核机制。首先,要简政放权,由镇上根据产业开发自主决策扶贫资金使用,切忌“大一统”。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谁先开发,先扶持谁;谁开发好,多扶持谁;谁不开发,不扶持谁,避免“等靠要”和“撒胡椒面”。再次,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做到产业开发到哪,监督、考核跟进到哪,严防“跑冒滴漏”。启示之四:产业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邯郸学步”“照猫画虎”“亦步亦趋”。(B)(12)
新闻推荐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28日宣布,作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重点项目,“中新友好图书馆”建设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