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提及遵义,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征途中具有关键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进而联想到展现毛泽东同志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四渡赤水,联想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娄山关大捷。这座蕴藏丰富红色资源的历史名城,近年迎来了红色旅游接待人数持续的井喷式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只占全市旅游收入12.78%的现实境况,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国红色景区的发展现状。
同遵义一样,延安、西柏坡、井冈山、瑞金等红色资源富集的革命老区,近年都迎来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党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广泛开展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活动激活了红色景区魅力,全国各地的红色景区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据今年年初发布的《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显示,近3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
然而,在日益红火的红色旅游表象之下,行业发展的短板和积弊也愈加凸显。景区规划设计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讲解内容和方式陈旧、亲近感不足等问题在各景点不同程度存在。以笔者前不久去过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景区为例,上山的道路很拥堵,景区大门口的停车场车位紧张,景区内关押革命烈士的监牢是一座二层院落,只有一层对游客开放,炎热的天气中,游客挤在一起,游览体验可想而知。不过值得点赞的是渣滓洞景区对公众免费开放,而在一些红色景点,还存在欺骗甚至胁迫游客消费,兜售纪念品、鲜花、土特产等现象,这完全背离了红色旅游的方向和初衷。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整个文化旅游行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过去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也不知道”的低端游走方式相比,当今游客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对较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要,文化旅游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改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旅游品牌。对红色景区来说,既要让游客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又要遵循旅游行业发展运营的要求和市场规律,由此倒逼红色旅游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从它内蕴的两个维度着力。首先,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其目标是弘扬光荣的革命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在此意义上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教育工程,应该起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效应。这就决定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凡是不符合景点目标取向的项目坚决不放行,维护红色景点的红色品牌定位。同时,要朝着可参与、可感知、可互动的方向不断优化服务,让游客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力求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效果,创造更显著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次,红色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类型,从行业属性上看它与自然景观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形式并列,因而必须遵循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吸纳资本、项目建设、宣传推介、旅游培训、旅游安全、旅游秩序等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牵涉范围更广。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形式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综合评估开发各方面资源要素,以市场化手段将红色资源开发好宣传好利用好,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钟超)(原载《光明日报》2018年8月22日7版)
新闻推荐
海垦建工集团在混改中注重维护职工利益,妥善解决职工最忧心的问题—— 这份安置方案让职工吃了“定心丸”
“我们下岗职工支持企业改革,特别希望改革方案能够更加关注我们的切身利益。说具体点儿,就是能够保留从前核发的生活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