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陈仓长篇文集上市谈写作: 描写黑夜如何黑不如给他一盏灯

华西都市报 2018-08-26 03:46 大字

描写黑夜如何黑不如给他一盏灯 陈仓作品。

“致我们回不去的故乡”,无疑是最近几年传递乡愁、回味温暖的时代符号。这句话最初出自实力派作家陈仓的创作主题,陈仓多年前在推出8本进城系列小说集时,这句话被正式印在每本书的扉页上,成为大移民时代的又一个文化符号。8月17日,在上海书展期间,又一套由作家出版社用心打造、共计100万字的陈仓文集四部,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了首发式。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阎晶明,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伟,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宏以及300余名读者出席了首发式。

面对气氛热烈的首发式,陈仓对热心前来的读者道出这些年来的创作心曲。“我的小说多数是写大移民时代的人性冲突,反映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融合,希望能准确把握甚至超越社会发展。他开始写进城系列是‘献给我们回不去的故乡\’,这四部作品是‘致敬接受我们的上海\’,全部可以归入扎根系列,就是想写故乡回不去怎么办?那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以异乡为他乡,把根好好地扎下来,再造一个故乡出来。农民在城市里新建故乡,最有效的方式是好好生活,是与人为善,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心灵基础,也就是要有人在这里出生,要有人在这里长大,还要有人在这里死去,最后埋在这里化为泥土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肉体与灵魂的融合。”

扎根的具体手段是什么呢?那就是传递善意给人以生活的力量。陈仓表示,他不喜欢恶狠狠的大肆揭露阴暗面和人性恶的作品,他觉得这种小说只是抄袭现实,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大家获取这种故事的渠道很多,比如快捷的新闻,比如自身的经历,离奇得已经大大超出作家的想象。那么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帮助人们如何面对现实,为他们指明一条出路,起码是注入一些能量,让他们多一些生活的勇气,就包括自己一直坚持的善良、宽容、悲悯和热爱。比如遇到一个陷入黑夜中的迷路者,你反复地给他描述黑夜是如何如何黑,却不给他一盏灯,不指明路在哪里,不鼓励他继续前行,那他只能更加迷茫和绝望。

中国是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许多重要的传统和道德文明都建立在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但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许多人已经忘记土地,抛弃传统,突破道德底线。在《后土寺》里的主人公,他每次想回家或者不想进城,他的理由都是要种庄稼,儿子说他种庄稼不值钱,他说他是农民不种地干什么,既然陷入昏迷状态了,仍然放不下土地,把手伸向空中,说自己是在种地,这种对土地的极度依恋和守护,就是对万物的守护和对乡土文明的守护。大家不尊重土地是很可怕的。比如自然环境的破坏,乡绅们的撤退和消失,文人们告老不再还乡,造成现代文明无法回乡,乡土文明越来越衰败和荒凉。封面新闻记者吴德玉

新闻推荐

科幻片里的“黑科技”走进现实 ——2018年上海科博会见闻

【新华社上海8月25日电】纳米“魔镜”显示技术、自动跟随行李箱、迷你无人机、空气电脑……24日开幕的上海科博会,来自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