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证明瘦身要预防“中梗阻”
全面清理各部门、专业机构要求社区开具的各类证明,特别是死亡证明、小儿接种免疫介绍信、残疾人证明、低保证明等;建议社区只保留居住(司法管辖权认定)、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住宅专项维修工程、党总支函调关系、征兵等5项证明。目前,该建议已进入与各相关单位第二次征求意见阶段。(8月24日《法制晚报》)
老百姓办事最烦的就是乌七八糟的证明,一则来来回回折腾,也避免不了四处求人;二则有些证明根本就是“奇葩”;三则也会大大降低办事效率,增加办事成本。同时,一些证明本就可以部门之间沟通,或者借助数据共享就可以完成,却将麻烦和责任转嫁给办事群众,不仅让办事群众劳心伤神,更导致了行政效能低下。
为社区证明“瘦身”是提升行政效能的有力举措。以北京市为例,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先后3次集中开展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各类证明工作,先后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无存在必要的证明47项。这些证明,不仅是在给社区、相关部门减负,更重要的是在扫清老百姓办事路上的障碍。
此次北京市针对社区证明就提出五个“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设定依据的,可以通过部门内部调查或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的,能够通过申请人提供有效证件、凭证办理的,能够通过申请人采取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提交相关协议办理的,开具证明的部门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一律取消。仅从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此次清理力度不小。
但同时,也应该防范其中存在的“中梗阻”现象。比如,社区证明被“取缔”了,而一些办事机构仍有“原则”需要开具,该咋办?如果协调不好,还会让老百姓夹在中间。还如,调查核实责任的落实,户籍、身份、人口、亲属证明,由公安部门核实,涉及房产证明,由住建部门核实等,如果这些职能部门不“配合”咋办,老百姓还需要去求人。
可见,社区证明“瘦身”是好事,但后续工作如何做好更需高度重视。笔者以为,一方面应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越细致越好,更需要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业务精通,让办事群众力争少跑腿;另一方面让部门数据“跑”起来,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将麻烦留给办事机构,不给办事群众添堵设障;再者,也应完善考评机制,对“奇葩”证明屡禁不止的施以惩戒。
特约评论员
杨玉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小钟实习生姚澍欣通讯员潘玲娜刘薇)为适应新法规政策的变化、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以及裁审思路的转变,近日,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