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201家市级部门集中晒去年决算 决算公开细化为10张报表;实现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全覆盖

新京报 2018-08-24 02:12 大字

新京报讯(记者沙雪良)昨天上午,北京201家市级部门在首都之窗网站集体公开2017年决算信息。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家单位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工作部门57个,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办事机构11个,市政府派出机构3个,市检察院系统22个,市法院系统23个,市群众团体、民主党派22个,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2个,市国有企业及所属事业单位22个,其他机构和单位等九类19个。

北京市财政局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决算公开工作不断推进。2017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公开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优化部门决算公开报表,由原有的9张报表细化为10张报表,按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反映部门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决算情况,丰富了公开内容,便于公众更好了解部门支出情况。

二是实现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全覆盖。在2016年30个部门公开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2017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部门都公开1个部门自评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通过公开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是扩大公开部门范围。实现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预算部门,全部公开部门决算。

四是增强决算可读性。增加专业名词解释,对公开内容中出现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公众更好地理解部门公开内容,使决算公开信息易读易懂。

■对话

北京市财政局发言人韩杰

“公开绩效自评报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公开部门增加近五十家

新京报:今年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比去年增加较多,这是为什么?

韩杰:2017年部门决算进一步扩大了公开部门范围,实现了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门决算。今年公开决算的部门数量由去年的156家增至今年超过200家,主要是由于司法体制改革后,区级检察院、法院和部分市级基层司法单位转为市级一级预算管理部门,因此增加了公开的部门数量。

新京报:2016年市级部门决算公开有30个部门公开了项目自评报告,此次市级所有预算部门都要公开1个项目的自评价绩效报告,此举的意义是什么?

韩杰:从2011年起,北京市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经过几年时间,所有市级预算部门均已全面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范围、内容和环节上覆盖到所有部门。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此次部门决算公开,北京市除涉密单位外,所有市级预算单位全部随部门决算公开了预算项目的自评价绩效报告,实现了绩效评价报告公开部门的全覆盖。绩效评价报告对外公开,主要意义是向公众展示了具体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预算时,各单位均要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对“要完成的工作”和“要实现的效果”向社会公众做出“承诺”;到决算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则是向社会公众交上“承诺”的答卷,主动让公众检验目标完成的如何。同时,各预算部门也将结合绩效评价情况,特别针对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工作,更好地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强化资金的绩效管理理念。

在北京市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框架要求下,各部门结合自身部门和领域特点,探索开展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水平。

决算公开增加专业名词解释

新京报:为了方便公众更好地读懂决算报告,此次公开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韩杰:为推动决算公开让公众不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今年部门决算公开时,增加了专业名词解释。各部门对部门决算中出现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或支出内容进行说明。例如,市教委解释了“高等教育支出”主要是反映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资助、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支出;市民政局解释“三社联动”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专业服务机制,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动员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专家说法

公开“花钱效果”助推治理变革

昨天公开的2017年部门决算信息,所有部门均有公开绩效评价报告。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曹堂哲认为,此举促进了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助推了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将部门自评报告随决算公开,是部门决算公开内容的新拓展、形式的新发展,体现了新时代国家治理讲求绩效的原则和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新要求。”曹堂哲说,部门决算公开是《预算法》的要求,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

今年,北京市开展了2017年度重点支出项目部门自评,要求各预算部门实施部门自评的项目数量不得低于部门所有预算项目数量的30%,在开展部门自评的基础上,实现了部门自评报告随决算公开全覆盖。

曹堂哲提出,“实现部门自评报告随决算公开全覆盖”是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标志性成就,反映了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基础性、综合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促进了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推进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北京市在2017年实现了前端绩效目标随预算一起批复并首次向社会公开;末端自评报告随部门决算公开,实现部门自评全覆盖。

三是促进了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要求部门在预算全过程管理中开展绩效管理,实现主体、对象、过程、权责和信息的一体化,部门自评和自评报告随部门决算公开。

四是助推了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在决算中实现部门绩效自评全覆盖。

北京市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历程

2011年44家公开

公开收支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2012年55家公开

首次公开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及说明、“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

2013年77家公开

增加包含部门所属单位情况、单位性质和部门职责的基本情况说明。增加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情况的说明。

2014年88家公开

新增部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及相应说明。新增大额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2015年121家公开

增加公开《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经济分类决算表》及说明。

2016年141家公开

首次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情况。首次公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首次将经济分类财政拨款基本支出由“类”级科目细化到“款”级科目。

2017年153家公开

首次公开部门绩效评价开展情况。首次公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2018年201家公开

实现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市级预算部门,全部公开部门决算。

新闻推荐

单位厕所向社会开放很有必要

□张西流8月20日,记者从武汉市汉阳区城管委获悉,该区新增开放14个社会公厕。市民只要看到张贴“内设厕所,对外开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