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语文教育深度研究的一种声音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滁州日报 2018-08-23 08:01 大字

[摘要] 语文教育深度研究的一种声音 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林 颐

作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代表了语文教育深度研究的一种声音。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迄今已至第三集,主要收录报刊上的访谈、评论、讲演稿之类,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作,但接地气,都是针对现实问题而谈,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1.

4.

2.

3.

语文课改如何改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温儒敏着重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倡导一线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在课标定稿的6个变化中,笔者注意到温儒敏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格外关注。这是近年来弘扬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方面的一个要求,也是今后语文教学应当注意的一个方向,这不仅在教材内容上有所侧重,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时也必须有所调整。

作为课改的领导者和直接参与者,温儒敏评价,“对语文课改的成效恐怕不能高估,但毫无疑问,课改的方向要肯定,对课改要坚持和补台,再难也不能走回头路”。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要摸清底细了解问题。温儒敏还结合《语文课程改革调研报告》,探讨了农村师资力量、应试导向的评价机制等五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编写如何编

语文教材众口难调,向来是舆论纷纭聚焦之地。《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可以解答部分疑惑。总体感觉它兼顾了常识要求、发展要求和人文培养要求,也尽力兼顾了全国广大范围的教育水平差异。问题当然是有的,不可能尽善尽美。比如,目前的有些文章入选主要是因为思想性,而在文学性、丰富性上稍显不足。笔者同样希望孩子们能在更多优美的文章中自然而然得到情感的熏染和情操的冶炼。

温儒敏对民国时期的国文教科书有所研究。当前社会上有“民国教科书”热,民国教材胜在人文性,胜在美学的大众普及,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结构松散、内容驳杂,都说明它不适宜当今教育大范围的需求。如能作为课外阅读,更加合适。至于民间的“自编教材热”,同样是一种小范围、小群体的尝试,很难真正推广实施。

如何选录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编著过程中的难题,每次调整都会引发社会和大众的关注。温儒敏就此说了不少,归结为一点,即“选录鲁迅作品应考虑适切性”。以笔者的理解,并非说鲁迅的作品已经不适合当今现实,其一是因为鲁迅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其二是因为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度。而这两点都很难在短时间的教堂教学中完成。从前受教材所选作品的影响,鲁迅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怒目金刚,如今我渐渐读出了他的诙谐幽默、他的柔肠百结、他的慈父情怀,甚至还有他喜欢吃甜食的萌萌哒形象。陈丹青曾经痛惜鲁迅“被弄成一个纪念碑”,说鲁迅是被政治劫持的,他在历史的荒原“被单独抬举,同时,被彻底隔离”。或许,课堂之外,我们能找到一个更真实的鲁迅。

高考语文如何考

《高考改革的四种措施与设想》《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模糊点》等文章是研读语文高考的权威指导。对于语文教师、教研室,包括考生和考生家长都很实用,对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立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提出了许多更有操作性也更科学的设定。比如,在命题方向上,温儒敏强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同时更注意逻辑思辨能力和阅读面的考查,这也和课标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相挂钩。

作文是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温儒敏认为,“应增加高考语文总分和作文分值”。关于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温儒敏分别撰写了长文一一评述。给你一个高考作文标题,你会怎么写?不妨试一下,然后对照温儒敏的阐述,这是锻炼高考作文能力的好方法。温儒敏望闻问切,开出了一系列良方,既有提纲挈领的总结性语句,也有针对典型作文题目的剖析。个别省市往年高考作文命题欠妥当,温儒敏的批评性建议中透露的也是今后作文命题的目标整改。总的来讲,“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这说明高考作文同样向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发展,可见读书不应当读死书,平时就要多贴近生活,关心社会。

人文教育如何做

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人文教育。温儒敏首先是一个文学史家,其次才是一个教育家。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自始至终贯彻着人文性,用文字带我们走进一个开满鲜花的语文世界。

温儒敏说:“教师太忙,要有块精神自留地。”这块自留地,要用书本来灌溉,要用经典来滋养。教师如一股清泉,才能流进学生心中。对于教师本人,“在状态中”还能帮助抵制职业性疲倦。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这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发问。且不论读书对国家底蕴、民族性格的塑造,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让一个人静心、充实。

本书从整体而言,也是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作品。作为一个文学史家,温儒敏强调文学史写作和文学研究都要“接地气”,把国民的“文学生活”纳入研究的视野。《互联网对阅读思维的改变》和《传媒时代儿童文学生态危机》等文章,主要探讨了互联网对中小学阅读趋向的挑战。这是直面现实的强烈问题意识。温儒敏主要强调的是教育者应当如何引导,如何使得学生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过滤。而如何让学生具有独立思维,时刻注意不要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这是教育价值观的灵魂,更是中国大学应当回归的本义。

新闻推荐

天津:今后3年将新增新能源汽车6万辆

据新华社天津电(记者周润健)《天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中提到,2018至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新能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