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玉石里的文化

滁州日报 2018-08-22 07:54 大字

[摘要] 玉石里的文化

□张仲勤

千百年来,以赏佩品鉴为载体的玉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吉祥的象征、智慧的创造,贯穿华夏文明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漫长璀璨的中华古文明中,玉文化经历了从单纯物品到皇家器物、从驱魔辟邪物到工艺美术品的变迁。不管是皇家礼器还是平民饰物,不管是驻颜美容还是祛病除邪,玉最高的价值总是与道德和民族精神相连,在文化长河中历久弥新。中国人之所以爱玉、赏玉,就是因为和田玉的文化精神与中国民族精神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人们总能在玉石上找到精神寄托。

玉石文化和中华文明,二者密不可分,源深颇深。据考古学者最新考证,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就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华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也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先人们的灵感,赋予玉以德的内涵。孔子认为玉有“十德”,后人认为玉的价值主要有“仁”“义”“勇”“洁”“志”五德;“君子比德于玉”“锐廉而不忮,洁之芳也”,这些也都被后人接纳。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与德结合为一体,将物质、社会、精神高度合一,直至升华为做人品行、国人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也延伸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沿着这一历史脉络,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看自己、看人类,我们不会怀疑也不会悲切。今天大力倡导的民族精神其实与玉文化一脉相承,将激励一代代国人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我们不能否认,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又敬玉的民族,玉文化传承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玉文化所饱含的“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和谐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奉献美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作风、“锐廉不忮”的开拓进取精神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难能可贵的“以和为贵”“自强不息”“不畏强权”“民族共生”等社会发展理念,正是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传承、不屈不挠的精神基因,对今天我们培养民族精神、推进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参与全球治理大有裨益。这就是玉文化传承的力量。

新闻推荐

惩戒“老赖”就应一视同仁

有话要说丰收为推进破解“执行难”,8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委政法委、南沙区法院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对被列为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