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孟影和她表演的淮河琴书

颍州晚报 2018-08-21 01:53 大字

徐远方

孟影出身于琴书世家,祖上三代唱琴书,儿时她跟着父亲、母亲、姑姑走村串巷“吃百家饭”,六七岁时父亲开始教她唱琴书,得到父亲的真传。她演唱的琴书婉转悠长,意味十足,方言俚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具有独特的淮河风味。

作为一名优秀的琴书演员,除了有本行当的说功、唱功外,还要具备戏曲演员手、眼、身、法、步等一些基本功,并能融入到自己的体验和积累中去,通过表演来感染观众。因此,孟影常说:曲艺演员一张嘴就是一台戏,一方醒木就是一个“方武场”,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都在演员的“说法”中“现身”。

孟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仅如此,她演唱淮河琴书还非常接地气,例如《三个巴掌》,本不是什么重大题材,只是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件凡人小事。但是,观众通过她对故事风趣、幽默的表演,理解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解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深刻道理。

事实上,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同时,越是民族的东西也越有生命力。淮河两岸的方言、俚语,有着不可替代的准确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淮河琴书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且有群众基础。淮河琴书使用乡音乡韵、方言俚语,把观众、听众带入到了美妙的方言世界,感到特别亲切、悦耳、悦目,特别是经过孟影的艺术加工,反复锤炼后,显得更有生动性、趣味性。例如在《轧狗风波》中,孟影便多次使用了方言,如快嘴媳妇王秀秀骂马二牛,不长眼,轧死了书记的可爱小黄狗,说:“眼睛长到了腚后头。”一句活脱脱的农村妇女的方言,送入观众的耳中,亲切、自然,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准确性。这样,多次方言运用,便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然而,传统琴书的表演形式却没有一定的框架和套路。可以坐唱,也可边伴奏边唱;可以一个人唱,也可以多人对唱。前辈琴书艺人厚重的艺术积淀给了孟影丰富的营养,但要在艺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仅仅靠继承传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继承是基础,创新才是艺术不断进步的生命活力。因此,孟影在淮河琴书的演唱中,对传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首先是她把前辈们坐唱改为站唱,其次是把前辈们只用说唱,改为带有一

定表演性质的说唱,再次是对唱腔进行了加工提高。

在她不懈的努力下,淮河琴书现在已经走上了央

视大舞台,走出了国门,摘下了曲艺牡丹奖的

桂冠,并两次荣获政府群星奖的殊荣。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此,孟影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她的话来说:“我将不断努力,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并作为我永恒的课题。”

新闻推荐

谜底马上就要揭开了 23

桂良听完,禁不住周身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常正英道:“当真?”“千真万确!”为了让桂良相信,常正英一脸严肃地道,“不过请桂大人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