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微信转错账,应有救济渠道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8-17 11:31 大字

移动支付方式给好友间转账带来了便利,但“乌龙”也时有发生:不小心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当消费者求助于客服的时候,平台却建议你“与好友协商解决”。最近,浙江省消保委就接到多起这样的投诉,经过面对面约谈,消保委结合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防转错账机制及事后救济措施,向腾讯提出三点建议:全面落实微信支付实名制;健全交易安全措施;完善事后协助机制。

就转错账来说,主要是转账人的过失,但平台虽然没有 “撤销转账”的责任,但至少有积极配合的义务,以诸多案例中平台的表现而言,很难说它展现出了诚意。相反地,微信转错账深陷“死循环”,平台消极作为是很重要的原因。所谓 “死循环”,是指协商无果后,寻求警方立案或者法院受理,这时候得提供对方的身份信息;当我们向平台索要对方的身份信息,又说因为隐私权的考虑,只有在警方立案或法院受理后才能提供。要想破解 “死循环”,相关部门固然要多一点担当,但微信方面更应该积极作为,主动跟相关部门说明情况。

此外,真要追究起来,也很难说平台尽到了安全保障的“防火墙”责任。正如浙江省消保委所建议的,必须要严格落实实名制,对非实名用户不开通金融转账功能。此外,借鉴其他平台的经验,转账超过一定额度时,平台可以强制用户输入身份确认信息,从而增设二次 “审查”环节。最后,支付平台还可以建立转账延时到达机制,以加强保护。

在互联网行业的许多方面,用户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提醒着我们要更新理念,适时地改进救济机制,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金融安全。

摘自《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奇妙的数学游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徐老师推荐了一本课外读物《数学真美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