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起点
体检只是大健康管理的起点,而后续的日常健康管理才更重要。体检得出的结果应为日常管理服务,为更专业、精准、合理和高效的干预提供支撑。
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北京市体检中心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北京试点国际化社区健康管理,对体医融合、健康管理及生活方式处方的干预进行研究,并对周边居民开展生活方式“处方干预”和慢病管理。在此基础上,探索全民可及的可复制的线上加线下健康管理模式,向全市及全国推广。(见8月15日《北京青年报》)
有资料显示,每年做健康体检的人,一生花费的医疗费用只占不做健康体检者的五分之一。在国家推广健康管理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体检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然而鉴于健康干预体系的落后和重视程度的不足,健康管理还仅处于“提高定期体检”效率的层次,后续的集体性管理和个性化干预,还存在很大空白。
体检只是大健康管理的起点,而后续的日常健康管理才更重要。体检得出的结果应为日常管理服务,为更专业、精准、合理和高效的干预提供支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只要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80%的糖尿病和心脏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健康管理遵循的是“管——检——医”的递进逻辑,而在国内这种关系则基本倒置,重医轻检无管的现状,造成了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给公众健康带来了隐患。很多时候,当人出现某种病症而极不情愿走进医院时,往往都到了无可救药的严重地步。
在重特大疾病高发期,或患上特定年龄层次共有病前,如果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辅以专业化的健康咨询,实行科学化的日常管理和有效干预,则可有效避免病情的延续与加重。通俗来说,健康管理师就如同家庭理财师,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建议与帮助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应对措施。
在“疾病治疗”为主的健康服务体系下,国内的健康管理机制还相当落后,亟待从供给侧层面而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全景化健康管理模式。目前,健康管理师作为国家新增职业,实行的是颁证持业和资格准入,然而该群体从业人数少,是眼下国内健康管理发展不可忽视的一大瓶颈。加快该领域相关人才和模式“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加强与国外知名健康管理中心合作的范围和力度,或将是可行之法。
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大健康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有破才有立,国内健康管理正在通过基于自身实际的创新与实践为“全民健康”助力。
新闻推荐
“网络大V”陈杰人案透视炮制负面舆情200余起 几年间疯狂敛财数千万元
“网络大V”陈杰人案透视制图杨仕成看封面专题扫二维码湖南双峰县青树坪镇,坐落着一座占地2200多平方米的私家宅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