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买到假货,如何处理?邻里纠纷,谁能及时从中调解?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对老百姓来说可能都是大烦恼——法律服务,如何与群众“零距离”
新华社记者 王茜
及时想群众所想,及时答群众所问,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便利获得法律服务,如何建立便捷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公共法律服务要坚持需求导向,大力拓展服务领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目前我国已有2200多个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8万多个乡镇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分别达到 81%和72%,16个省份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与法律服务有关的微信群33.4万多个。
在此基础上如何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司法部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包括安置帮教都纳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当中,旨在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需求。
各地纷纷推陈出新,探索运用多种法律服务方式便民利民。江苏太仓的无人律所,实行24小时服务,“坐镇”的是一台机器,刷一刷身份证,点击要咨询的问题类型,就能免费匹配一位律师,为本次咨询提供半小时的免费服务。
湖南长沙天心区为全区14个街道安装远程视频调解设备,实现区中心与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信息互联互通、法律服务资源共享,大大方便了纠纷争议的解决。
然而,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与人们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问题如何破解?有关专家认为,要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布局,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解决部分地区律师、公证资源问题,推进其均衡发展;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项目和方案。
司法部提出,到2020年底前,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全面融合全面覆盖;明确了三年目标任务,即“一年实现普及化、两年实现一体化、三年实现精准化”,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在实体平台方面,推行 “一窗办多事”,整合司法系统各项服务职能,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热线平台方面,引入全能型司法人员接听热线,为群众提供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咨询建议,降低困难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网络平台方面,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一键上网、便利入网”,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新闻推荐
他们是如何交流的这段跨国恋爱你看好吗跨国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难以成功的恋情。因为无论是语言上,还是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