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诉“差评师”是行业积极自净
近日,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关于电商平台诉网络“差评师”侵权案件。阿里巴巴以侵权为由起诉3名利用恶意差评敲诈商家的“差评师”,请求法院判令赔偿1元,并在淘宝网主页向商家致歉。一时间,网络“差评师”这个“职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8月14日《经济日报》)
上述案件中,3人恶意差评敲诈商家,购买商品收到商品后给差评,待商家联系自己后,与商家讨价还价,要求商家“花钱消灾”,否则“让更多的人来给你差评”。在落网前,3人共敲诈勒索了5个商家,每笔600元至8800元不等,共计2万余元。
消费者认为商品不好或是商家服务不好,给商家打差评,这是他们的权利,差评机制也有利于倒逼与激励商家做好质量,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但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差评师”,将权利当成权力,当成牟取不当得利的工具,通过给网店差评来向网店索取钱财。近年来“差评师”横行,逐渐养痈成患,破坏了正常的网购环境,给卖家造成了伤害,这也让消费者正常的评价也受到影响,如一些给商家差评的消费者,并不是“差评师”,也会被人误认为是“差评师”,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维权。
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对于平台负有管理责任,“差评师”敲诈商家,侵犯了商家的正当权利,扰乱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电商平台理应积极介入,要对恶意差评零容忍,积极帮助遭恶意差评的商家维权,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益。
阿里巴巴诉网络“差评师”侵权,这是在维护电商平台的信用评价系统。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评价系统遭受“差评师”的破坏,破坏了阿里巴巴的信用评价系统。阿里巴巴积极站出来,不仅是为了维护商家合法权益,也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对“差评师”说不,这是在维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也是在维护商家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举也是对人数越来越多或职业或业余的“差评师”群体的警示,不能滥用权利,要认识到通过差评牟取钱财是违法行为。
阿里巴巴对“差评师”零容忍,积极遏制“差评师”,值得其他企业学习。企业应该努力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不管是面对“差评师”,还是无理取闹的消费者,或是销售假冒伪劣的不法商家,都不能纵容,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能守土有责,要进行行业自净,要能积极维护行业秩序。而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相关法律治理也要跟进,商家与消费者也要多一些维权意识,从而形成合力,才能让这些行业“毒瘤”没有生存空间,让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8月1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一家辣椒加工厂,工人在加工制作糟辣椒。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积极发展辣椒产业,不断完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