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走在小康征程上的村庄

兰州日报 2018-08-13 01:29 大字

王湾村是一个桃花源式的村庄,我在这里寻找到了四十年来生活发生巨变的证据。

在徽成盆地的皱褶里,王湾村选择翠绿如黛的大山的臂弯栖息。沿着水流的走向前行,村庄在视野里逐渐明晰:东边,紧依青山的是一块块柳黄色的麦田,待割的麦子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在夏风的问询下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让整个村庄洋溢着丰收在望的景象;南边,宽阔的榆白公路旁是一所由群众自发捐款、投工投劳修建的学校,从飘扬的那面红旗上,可以阅读到文化知识、科技文明在穷乡僻壤与落后思想碰撞时留下的痕迹;西边,是绿如绸缎的绵延起伏的青山,如果攀上树林密集的山坡,站在有着传说的三泉寺前俯视,村落的布局即刻尽显眼底,各家屋顶上的电视接收器和袅袅升腾的炊烟,让静态的村庄充溢着动态的生动;北面,也是一块块土质肥沃的田地,田里没膝的玉米长势良好、色泽鲜亮,它镶嵌在麦田与麦田的间隙里,组合成了颜色搭配巧妙、形状随意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壮锦。在这款朴素的壮锦上,纵横排列有序、高矮参差的建筑物,就是王湾村七十来户人安居乐业的家园,不论是漂亮的楼房,还是四合院式的青砖瓦房,都传递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日子的顺畅和难以掩饰的美满……

我已经是第二次走进王湾村了。第一次来时,我还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确切地说,那是二十年前的初秋。虽为访友而来,但进入友人家从村中穿过时,所见到的景象让人心存忧凄——房屋多为青砖瓦房,还夹杂着几幢陈旧的茅草屋;村人衣着灰暗,绝少鲜艳华美;每一家庭院里,堆积着成垛的劈柴,房檐屋瓦多被炊烟熏得黝黑,一到黄昏,炕洞里升腾而起的烟,让空气里弥散着浓重的呛人的气味。在逗留的两日里,虽然是把我待为客人,可毕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相待。土豆是主食,烧着吃,炒着吃;蒸馒头用的是黑面,白面擀的面条也仅给了我这个客人,可见生活的确清苦。要是再把时光的标尺往前逆推,就是那个让国人铭刻于心的年份——1978年。王湾村当时的境况,虽然没能亲眼目睹,但肯定比二十年前我看到的情景还要差上许多的。从友人那里得到的实例,也佐证了我的推断——四十年前的王湾村,村容村貌和人们的生活现状的确不堪回首。而这一次,我走进王湾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在王湾的这个臂弯里,村庄与一条弹奏着流水之弦的小河相邻而居。这条河,无可退让地成了穿越村庄的一条血管,在砂石和鹅卵石散落的河床上,叮叮咚咚流淌着的清澈河水,就是奔流在这条血管之内的血液,姑且视作王湾村的一条静脉。听着河水节奏舒缓的流淌声,就能感受到这个村庄脉搏的律动,也能触摸到在目光无法抵达的地方,应有一颗比较隐蔽的跳动着的心脏,把这血管连接并为中心的。那条穿而过的榆白公路,是一条发送和回复重要消息的交通要道。每天清晨,村里的面包车载运村民去山外,顺便运去了从山间采挖的杜仲、天麻、五味子等药材,捎去山上采摘的草莓、板栗、乌龙头等山珍野味,或者带去自家培育的木耳、核桃等农特产品。回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兜里被钱币撑得鼓鼓囊囊,女人、孩子往往会购买一身漂亮的衣服,男人则腰里多了一款时兴的手机。除此,不论是谁家猪圈里出栏的猪,牛圈里喂养的膘肥体壮的牛,还是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羊羔、猪仔,以及鸡窝里出产的土鸡蛋,也都通过这条交通大道运往山外,成了城市人颇为青睐的土特产品。这些车辆,一趟一趟奔忙着,把各家各户送上了致富之路,送上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这样的一条乡村公路,为农村的经济腾飞、群众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突然醒悟——这条路,不就是一根蜷曲在山的臂弯的动脉血管吗?

我突然激动不已——在王湾村,我不仅找到了一条静脉血管,还找到了一根驮运梦想与希望的动脉血管,接下来,我得找到一颗与血管一脉相承,而且让血液奔流得强劲有力的心脏——这也是一个村庄的精神核心,更是凝聚人力的重要部件。起初,我不明白村庄的心跳从哪里发出来的,也弄不清心脏所处的位置在哪里?无意间,我被领进了村委会,观看了农家书屋,参观了党员活动室,听了村人如数家珍的介绍,领略到了他们脸上幸福笑容的内涵。这下才得知,这几年,王湾村修建了党员活动室,修通了乡村公路,村民捐款22万元修建了教学楼,村民种植药材超过1200多亩,修建了一座便民桥,硬化了几处碾麦场,各家各户通了电话,用上了自来水……听着他们轻描淡写的介绍,我心中跳跃着难以抑制的惊喜。原来,村委会就是王湾村的心脏哩。在这颗心脏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状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次寻访的友人,也是一位农民作家,他叫白咏春,就是这颗心脏的牵引下干出了一番事业的人。

在一块靠近河滩的玉米地中间,我们参观了白咏春家五年前修的鱼池。两个200多平方米的鱼池里,池水是从河中引来的清流,饲料是他种植的白菜、卷心菜,就地取材,忙中偷闲喂养,村人往往上门来买。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他还是村里的养羊专业户。在公路旁的圈舍里,他喂养着60多头小尾寒羊,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位友人,话语不多,就连居住的房子也是父辈传下来的老式宅院。可是,他勤劳,能吃苦,就在去年,他又因地制宜,在自家的新盖的小洋楼前,办起了“在水驿方”农家乐,借助的就是院畔的“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和门前的那条弹奏着琴瑟的河水。他还帮助村人出售当地盆栽的红豆杉和自产的土蜂蜜,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红火。从他的身上,我粗略感受到了改革40年来村子里人们生活条件的辉煌巨变。

王湾村走上小康路的事例,也是中国这块土地上众多乡村的缩影。看似不起眼的村委会,在农村引导群众谋求幸福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仅是村人精神的灯塔,还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器。有了这颗心脏的引领,在王湾村生活的人,才能顺利采撷到生活的幸福之花。在王湾村,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这里安居乐业的群众,在追寻幸福生活时流露出的不胆怯和不放弃的精气神。这不仅是他们的信念,也是他们骨子里坚韧和执着的气质。此时,我突然明白了:在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农村,如果那里有一颗节律铿锵有力的心脏,在那里居住的群众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寻求到打开小康生活之门的钥匙!

生活在王湾村的人,他们的生活如今不红火都不可能了!

□刘彦林

新闻推荐

刘绍南:宁死不屈真烈士

英烈档案刘绍南,别名刘自棠,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戴家场土地沟(现属湖北洪湖市)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8年7月23日,刘绍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