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让孩子走出“心理贫困” 发现世界的美好并寻找自己在其间的位置,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8-11 08:14 大字

活动中,老师和孩子拥抱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在云南宁洱的一堂心理课上,老师给小明(化名)戴上眼罩,让他从教室外走进来。因为无人引领,他怎么也找不到进教室的方向。这时,老师让小诚(化名)上前,把他领了进来。摘掉眼罩后,小明忍不住哭了。

原来,这两个孩子之前的关系很不好。小明在分享感受时说,他突然发现人生道路上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两个人有一些过节和隔阂,但对方还是愿意帮助自己,所以很感动。

“心理学体验活动可以让参与者自己悟出道理来。悟出了就是他自己的东西,这比说教有效得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建荣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作为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特聘专家,她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并多次担任基金会的授课导师。专注于改善6至16周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该基金会持续关注的议题。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单纯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是不够的。”丰盛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郭睿说,要将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是孩子的刚需”

蒋建荣曾组织过一个叫“愤怒里开出的花”的游戏:让孩子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令自己愤怒的事物,然后将这张纸撕碎,再从废墟中找出美丽的碎片,重新拼成一幅美好的画。

“所有孩子的脸上都是笑容。”蒋建荣说,心理教育要教给孩子们的,是一些整理情绪、与人沟通、与父母相处的方法,“这些方法一旦学会了,就很难再忘记。”

未来,物质上的贫困会越来越少,但心理的贫困可能越来越多。如果不教给孩子们如何与自己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就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终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隐形危机。

2015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10403名中小学生做过一个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中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有6.6%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做否定评价,25.5%的中小学生交往比较被动,14.9%的中小学生坚持性差,45.2%的中小学生缺乏独立性。

调查显示,学生最烦恼的问题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父母的期望值高和同学间没友谊。

郭睿说,丰盛基金会对河北滦平476名小学生和1265名中学生进行调研后也发现,低年级的小学生有51%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问题,有近半数学生自信度偏低;较高年级小学生有49%感到学习压力大,47%在团队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中学生在学习、自信心、沟通、师生关系、自我管理等30余类分析测试中,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孩子的刚需,只是还没被大众充分意识到。”郭睿说。

当家长是需要学习的

“如果快乐的满分是10分,在家里的快乐我打2分。”在云南宁洱开展的一堂心理课上,一个孩子的话让老师们感到心疼。

在与孩子沟通后,蒋建荣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总是批评他不对,但又永远不告诉他怎么做才对”。家长们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对待孩子犯错误时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巨大。

蒋建荣还提到,很多家庭在有二孩后没有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老二犯了任何错误都会怪老大没有带好”,使得许多孩子成了“愤怒的老大”。

“这些负能量不能累积起来,需要及时清理,要不然对成长不利。”蒋建荣说,孩子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只是进步的速度没有家长想的那么快,作为孩子的守护者和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应该有更多的理解。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没有一本说明书,如何当家长同样也没有说明书。”郭睿说,他们开展了家长线上教育,还将线上教育与家长线下课堂相结合,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前不久,在新疆北屯项目点的心理课堂上,郭睿他们设置了许多让家长和孩子亲密交流的环节。一位家长说,以前从来没有像这样看着儿子的眼睛说,“我爱你”,还听到儿子趴在耳边说,“妈妈,我多么喜欢你”。

“其实我儿子已经很优秀了,是我对他要求太高。”这位家长反思道。

“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许多参加了课程的家长,都生出这样的感慨。

老师要做的,是更好地引导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次老师的车到了学校,学生们都夹道欢迎。”郭睿说,尤其是在乡村学校,很多孩子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方面的课程。

郭睿表示,虽然目前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但是心理教育的规范化和体系化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丰盛基金会也在不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郭睿说,学生心理课堂一学期开设6堂课,课程由丰盛基金会的专家组规划设计。目前第一期课程已经结束。

“不高兴可以告诉老师,高兴也可以告诉老师”“谢谢你们让我打开了那扇关闭已久的心灵窗户”“虽然有些害怕,但只要勇敢就不再害怕了”……这是参加了学生心理课堂的孩子们写下的感言。

通过跟踪量表统计,郭睿等人发现,参加了心理课堂的学生在自信心、情绪管理、师生关系、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15%至20%的提高。

除了目前的河北滦平、云南宁洱、新疆北屯3个项目试点,基金会希望能将“心悦行动”的模式推广至更多的地方。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他们正在培养当地师资,让老师们掌握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争取让每个学校都有几名能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老师。

在新疆北屯的心理课堂上,为了排练一个小品,组里的7个孩子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

“但是没有人放弃任何一个团队成员,而是想尽办法去缓解矛盾。”一位当地助教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有着未被发现的潜能,老师需要做的是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新闻推荐

为想创新职工搭平台 让善创新职工有舞台 贵州工会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

本报讯(记者李丰)“我们自主研制的微型惯性测量装置,刚刚完成了首批5套产品的交付,这标志着公司惯性产品正式进入‘微\’时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