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上的轿夫
梵净山上的轿夫
□罗凌梅
梵净山是我们这次“贵州之旅”中的一个游览景点。坐观光车在山路十八弯上行驶的眩晕,乘缆车在索道上下山的惊心动魄,蘑菇石的神奇、红云金顶的蓝天白云、层峦叠嶂的山林都让人难以忘怀,而让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在梵净山山道上看到的一群轿夫。
这段时间正是旅游旺季,那天,我们整整花了一个半小时排队买门票,等待乘坐观光车上山,足足让我们等了三个小时。通过长长的通道,好不容易上了观光车,车子在蜿蜒盘旋的山道上行驶了将近一小时,终于到达了缆车候车室。坐上缆车在索道上滑行了十分多钟,我以为已经到了山顶,下了缆车才知道,这仅仅是梵净山的半山腰,我们还需要步行至少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顶。通往山顶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木头做的台阶路,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有些路段几近垂直,所以每爬几十米台阶就要稍作休息,然后再继续前行。幸好景区在设计上考虑得很周到,每隔一段路,就设有一个休息点,每个休息点会有一两张长木椅供游客们坐下休息。
尽管上山的路是单行线,但因为上山的游人太多了,山道上还是显得很拥挤,有些路段的拥挤程度不亚于“五一”小长假的万里长城,所以要想在半道上拍张单人照,根本不可能。
在半道上的一个休息点上,我们刚坐下休息,这时传来几声吆喝,“坐轿子啦!”“坐轿子啦!”“要不要坐轿子上山?”我们一看,原来是几个轿夫在山道边揽客。他们用带贵州方言的普通话不断吆喝着,只见他们穿着朴素,肤色黝黑,一看就是靠苦力吃饭的当地人。他们旁边,停放着两副竹轿子,说是轿子,实际上就是一张竹躺椅加两根长竹竿扎成的简易轿子,竹椅上搭着一块黑布,可能是给游客用来垫坐的。有几个游客向他们打听坐轿子的费用,300块一趟,但只负责抬到山顶,不负责下山。和我们一起旅游的蒙嫂指着群里最胖的问其中一个轿夫,“像他这样要多少钱?”“300块。”蒙嫂指着我问:“这个呢?”“一样,都是300块。”看来他们是不论肥瘦都一样的费用。在那里休息的几分钟里,询问坐轿子费用的游客不少,但也看得出,大部分游客只是随口
问问而已,真想坐轿子的不多。就我而言,即使一分钱不要,真让我像地主老财一样坐在轿子上晃晃悠悠地上山,我也于心不忍。我和同行的朋友说了我的想法,众人大笑,其中有一个朋友说:“你要这样想,他们是以这为生计,你坐了他们的轿子,就等于帮助了他们。”想想也有点道理,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帮助他人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不一定是这种貌似剥削人的方式啊。从游客的角度而言,既然决定来梵净山游玩,就应该做好要爬山的充分准备,何况连我这个双腿半月板磨损合并髌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的弱女子尚且坚持行走,相信其他游客上到山顶应该没多大问题。从轿夫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他们凭自己的力气赚钱吃饭本来也无可非议,但这种劳动方式有助人奢侈之嫌。况且,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这狭窄的山道上抬轿子爬行,不仅造成山道交通堵塞,于己于人也是危险的。
我们说说笑笑,走走停停,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山顶了。其间,我们遇见两个轿夫,他们正一前一后抬着一个游客“呼哧,呼哧”地上山,两人弯着腰,低着头,小腿绷紧,小心翼翼地绕过熙熙攘攘的游客,一步一步艰难地登上一级级台阶,轿子随着轿夫的脚步上下摇晃。坐在轿子上的是一个大个子中年游客,只见他坐在轿子上闭目养神,身子也随着轿子左右晃动,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此时,两个轿夫身上的衣服,已经无一寸是干的了,我不知道轿子上的那人怎么坐得那么心安理得?这一趟下来,这两个轿夫每人有150元收入了,但其中的辛苦只有他们知道。据我所知,长时间膝盖弯曲的动作会导致软组织老化,半月板磨损。我们在毫无负重的情况下爬山尚且颇觉吃力,而他们肩上还压着一个近两百斤重的成人。我无法想象这些轿夫晚年的生活,他们也许只考虑眼前的收入,顾不上考虑日后的健康问题,也有可能是迫于生计。
这些轿夫当中可能有些人一整天都揽不到一个游客,收入自然就没有了,他们虽然值得同情,但我还是从心底希望,从此以后不要再有“轿夫”这个行业了。
新闻推荐
数学是有趣的,是奇妙无穷的,读着老师在假期里推荐的《好玩的数学》这本书,我学会了一个特别神奇的数学魔术———“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