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暴涨99倍的原料药,背后谁在炒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8-10 11:36 大字

在制药这行干了30多年,浙江某药企的负责人胡坤(化名)很少像现在这么焦躁,5种原料药被经销商垄断,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名扑尔敏),一个月涨到58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一个奇怪的陌生电话

三年前,胡坤厂里的采购员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以后肌苷(一种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各种心脏疾患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原料药)供货都跟他联系,他们是 “全国总经销”了。

“开始我们以为是诈骗电话,结果跟原料药厂一联系居然是真的。 ”胡坤忍不住吐槽说,“总经销”不过是个名头,“实际上就是垄断。 ”肌苷被“总经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涨价,三年涨了5倍。

后来胡坤才知道总经销商们的“模式合同”:包销两到三年,供货价涨30%~50%。很少有原料药厂会拒绝这样的条件。 “一不用担心销售,二能多赚钱,谁不愿意? ”一种原料药一个月涨到58倍

市场已经跟三年前不同,胡坤手上的原料药垄断清单从2种变成了5种,看趋势还会更多。为什么不另寻供货渠道?

国内拥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批文的生产企业只有6家。 “但实际上真正在生产的只有两家。 ”胡坤坦言,“原料药市场一直供需波动不大,价格稳定,基本上两三家大药厂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垄断市场、操纵价格变得比较容易。 ”

“虽然扑尔敏是小品种原料药,但生产的成药都是抗过敏、抗感冒的平价药,背后涉及近千亿元的市场需求量。 ”胡坤说。业内人士称,原料涨幅过快,药企要么停产,要么涨价,最终都是老百姓买单。

小品种、大用量,也是总经销商们挑选目标时的两大准则。 “小品种,意味着这种原料药的生产企业不多,容易商谈,大用量则说明获利空间大。”然而这种情况逐渐恶化。在最新被垄断的原料药品种中,“葡萄糖”赫然在列。

药企为何敢怒不敢言

既然这已经是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多数药企闭口不谈?“(我们)不可能去讨价还价,怕他们不给货。 ”胡坤直言,一旦风声透出去,“对方(指总经销方)一查就知道,知道了就断供,我们只能停产。 ”

一个摆在胡坤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已经中标的政府采购大单怎么办? “中标后弃标就得上政府黑名单,如果按原订单生产,实在亏不起。 ”政府招标产品调价申请能不能被批准?胡坤不知道。

几天后,胡坤发出了一张最新的原料药涨价表,已经从5种变成14种。最高涨幅纪录被刷新:苯酚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原料药价格暴涨不可持续

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传莹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专门针对原料药价格上涨情况作了调查。原料药走所谓“协议价”“经销价”,“情况多少知道,但真要查又很难。 ”陈传莹说,“抱怨多于举报”。

“不过原料药的垄断价格不可持续,原料药、药用辅料关联审批马上要开始了。 ”陈传莹比较乐观,“也就是说制剂企业可以自己找原料药企业生产原料药,原料药再要垄断出高价的情况将有所缓解。 ”

据《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院格庄街道 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通讯员马超)院格庄街道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两学一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