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蓄意犯罪 污染政风
□高敬 叶前
6日,针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问题,生态环境部联合山西省政府对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此前,司法机关已对涉案者依法做出了判决。
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出现监测数据造假的案件,地方政府工作明显失察,存在履职不力、对环保高压线不敏感、不警醒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环保高压之下,要求的是整治措施的高标准、严执行。然而,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屡屡曝出在“监测数据上搞整改”。有的地方靠设置机器增氧、给采样器“戴口罩”,玩“临时达标”;有的地方不查处问题,反赖群众举报不实;有的地方认为环保督查一阵风,风头过了再开工……
凡此种种,让原本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打了折扣,甚至根本得不到落实。这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真正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片面追求政绩,不在污染防治上下功夫,却在监测数据上动手脚,弄虚作假,严重违背中央要求,触犯法律红线。其后果是掩盖问题、误导政府决策、干扰污染治理工作。
环保造假,掩盖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制造了另一种“污染”:政府公信力之“霾”。一个地方或部门,如果从靠造假应付上级检查中尝到了甜头,久而久之,难免会让这种恶劣的风气弥漫到其他领域,甚至会影响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
没有铁腕治污的决心,就难有环境治理的进步。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环保执法不但要敢于亮剑,更要敢于“手起刀落”,让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强化“终身追责”,让环保高压线永远带电。面对环保约谈,地方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勇于担责、闻过则喜,把压力化为动力,积极行动、努力整改,推动环境治理取得突出成效,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新闻推荐
我国拟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 低头族年龄越来越小 手机该不该禁入校园?
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为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