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可寻乐在游中
□范良伟
作为土生土长的邻水东槽人,这两年我比较关注本地作家甘建华的作品,从文学作品集《乡言》到散文集《乡情》,这两部集子是他多年勤奋笔耕的成果。
甘建华很健谈,也随和、朴实、爽直,与我也常有互动的话题。闲了我就去他的博客,读他描写川东农村题材的小说《刘嫂》,读他的《西藏游记》和《这边风景独好》,读他的散文《水乡日出》和一些旧体诗……文如其人,朴实、平实,而个中优劣,读者自有定论。
我认为甘老师的笔耕岁月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至少读了他的散文集《乡情》后,既有收获,也有话说。
说点什么呢?在今年4月县作协的一次活动中,甘建华谈了《乡情》的创作经历。《乡情》分五部分,包括乡情、游记、乡俗、人生感悟、评论,我对这些作品印象深刻。比如写千岛洪湖的散文《水乡日出》,写景状物,情真意浓,行文十分优美,与我读现代作家秦牧、杨朔、刘白羽等的散文有相似的感觉;读《高原美景——西藏》,对“千年大桑树”的见闻,让我想起果园诗人傳天琳写南疆的树,发人深省。《西藏游记》与本城文友@秋水长天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堪称游记佳作,值得围观。
游记不好写,如何出新意,很考作家技艺。有了生活经历,还得有提炼功夫,作者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叙述出来,还不能平淡,要有新意,出奇制胜。对于文章要勤写,才不会眼高手低,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家是用作品说话,邻水的中老年作家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里不用多说。
游记写得好不易,脍炙人口的数郦道元的《水经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等,可读性强,科学性、文学性与抒情性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代人喜欢旅游,写游记的文章多,但大多自娱自乐,且在自媒体时代,更是各显身手。
深秋时节,去过光雾山的人都对它的美赞不绝口,作者在《五彩缤纷光雾山》里,以独特的视角,对漫山遍野的秋叶之美写得到位,远近高低不同的景致,有一种朴实自然之美。我也去过光雾山,写过《光雾山之旅》,“山明水净夜未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光雾山,光和雾的山,水和色的山,它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在笔者看来,甘老师给读者分享了他去光雾山后精彩的“画中游”。
本文着重谈谈甘建华的《春谒五华山》。读了全文,春天的五华山在作者笔下,有迹可循,美不胜收。五华山因“五峰叠翠,高矗云霄,秀色如华”得名,作者初入景区的新鲜感一路相伴,移步换形,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美景呈现。景区大门外山梁上的老君石,“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安详地注视着整个大山”;水库是“水天一色的湛蓝”;狮寨咀俯瞰,秀色山川;沿1200步通天大道,寨门观松涛,“层峦叠翠的松林,在清风的拨弄下,演奏出抑扬顿挫、如诗美妙的松涛古韵”。五华山顶的景致,在作者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来到心仪已久的五华山脊,山风呼呼地吹,松涛阵阵不断,极目远眺,看不完的阡陌田园;水泥公路如白练,在阳光下格外抢眼,在山峦的遮挡下时隐时现;以白色为主调的民居,如珍珠般播散在远处的田间;天上白云飘飞,把空旷的蓝天衬得更高更远;半山中盘旋着一对苍鹰,用它犀利的目光,在搜寻着地面的猎物,获取雏鹰期待的快餐”。
美哉!幸甚!乐哉!游之趣,记之乐,读《春谒五华山》就会领略得到。不过,作者行文在笔墨上太平均用力,对有些行程记叙不必面面俱到,可忽略,也可一笔带过。比如,对进山前的描写,似乎不太简洁。对山中每个景点的叙事不应平衡用力,对主要的要浓墨重彩,次要的就白描勾画,像一幅山水画一样。比如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宋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按美的规律,取舍调度,以大观小,以小搏大,写出来的游记才有灵气。至于首尾的呼应,作者还有提升的余地。通读《春谒五华山》,清新自然。
从《乡言》到《乡情》,其中的游记部分是我所钟爱的,也体现了作家的笔下工夫。甘老师创作之路,既艰辛又快乐。他说过,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边风景独好,他就像《鸟哺情》里的鸟儿,在文学的天地间飞翔过,总会留下快乐的痕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天,郑州中院联合14家基层法院在全市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腾房行动,共投入执行人员1400余人,出动各类车辆150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