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平江路上苏州慢

马鞍山日报 2018-07-21 09:27 大字

●梅莉

喜欢平江路的古朴亲民,于是,伴着从街面流淌出的评弹声声,晃晃悠悠、边逛边看。

完成一项耗时费神的工作后,给自己放个假,在一个非周末时间去了趟苏州。早晨七点从上海乘坐高铁只要二十五分钟就到了苏州,吃个苏式早茶都来得及。

这次去的是最具苏州风情的历史老街——平江路。清晨的平江路游人稀少,许多店铺还没开门,独自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老街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墙面斑驳、河水潺潺,岸边的女贞树正是开花时季,落花如雪,打在我的太阳帽上“簌簌”作响。去过很多古镇,墙面粉刷一新,白得刺眼,失去了古意,弄巧成拙。喜欢平江路的古朴亲民,于是,伴着从街面流淌出的评弹声声,晃晃悠悠、边逛边看。

在路边卖栀子花、白兰花的阿婆手里买了两小朵白兰花,真是“碰鼻子香”。古树下,有个中年男子在静静地看书,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很少有了,我多望了他几眼,感觉到他身上有种异于他人的光环。

沿街的门店取名也是别出心裁。有家文艺花店,里面各种花草,姹紫嫣红,群芳争艳,店名叫“花无缺”。这名取得好啊,世间所有的花都汇集在这了,一样也不缺。又或许房主是古龙迷,心里住着一个武功卓绝、花神降世的无缺公子?

还有一家手串店——“小苹初见”,也是过目不忘。“小苹初见”源自宋代词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显然店主是有颗诗心的。忽然有点遗憾,今天没有微雨,下着细雨撑着油纸伞的苏州才是宋词里的姑苏城啊。

在平江路老街逛了两遍,已是午餐时间。其实本不饿,已品尝过好几样当地风味小吃,苏州桂花鸡头米、牛肉生煎包、网红鸡脚等。但不吃午饭的感觉像有一桩仪式没有完成。于是踅进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当年也是苏州文人雅士聚集的老字号品芳茶社,找个临河的位置,点一碗招牌特色小吃——“苏式泡泡小馄饨”。泡泡小馄饨长得很萌,泡泡鼓鼓地漂在汤上,像只只迷你小灯笼,皮薄肉嫩,口感细腻。

吃完午餐,苏州行的重头戏就开始了。这次主要是听戏,吴侬软语的姑苏是评弹和昆曲的发源地。穿过细长小巷,去评弹馆,这是一座民国老宅,清深幽静,院子里开满了粉蓝色绣球花。坐下来,点一壶茉莉花茶,听到的第一首曲目就是《好一朵茉莉花》,真是妙不可言。两位评弹老师,男持三弦,女抱琵琶,从清雅的茉莉花到婉转的《紫竹调》再到沧桑的《夜泊枫桥》,从陈派唱到俞派,如泣如诉。我虽外行,单单听这些耳熟能详的调调,也够开心的了。幸运的是,我还听到电影《金陵十三钗》里评弹《秦淮景》的原唱——吴亮莹老师的现场版,她那又软又糯、温柔如水的磁性声音,听得心都融化了。评弹老师讲,前天晚上台湾歌星蔡琴在这里听了两个半小时的评弹,还和他们一起合影吃夜宵。

在评弹馆消磨了整整一个下午,本来还想听一场民间艺人、“昆曲清口”第一人——吕成芳的昆曲《牡丹亭》。可是,她的演出排在晚上八点以后,而我已买好六点的返程票,只好错过。吕老师是朋友圈的好友,我是她的粉丝,她待粉丝如朋友。三年前,她所在的茶馆门可罗雀,如今却一票难求,不久前她还曾去香港演出。吕成芳和苏州才子车前子是好友,车前子也是我喜欢的作家兼画家,他笔下的江南风致、苏州味道,似一杯明前茶值得细品。生在苏州的他们是多么幸运,苏州成全了他们的前生今世,而苏州也因为拥有他们而熠熠发光。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莺莺小姐唤红娘……”我在这长长的夏日,漫步平江路上慢品苏州老时光,回去的高铁上,重放手机录制的评弹《西厢记》选断来听,咿咿呀呀,余音缭绕。

新闻推荐

深圳678名辅警即将上岗

本报讯(记者刘友婷)近日,近40余名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组团来到深圳市警察训练学校,观摩了首批新入职辅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