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古人的避暑方式

榆林日报 2018-07-19 11:00 大字

吴佳佳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嗓夕阳。”艳阳高照的夏日,酷暑难耐。如今人们的避暑方式很多很科技,不论室内室外,也能轻松降温,清凉一夏。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在夏天避暑的呢?

“夜入明河星似少,曙摇澄碧扇风翻。”在古代,人们用来降温的工具主要是扇子。扇子多是人们砍来竹子削成篾片编织而成,古人称之为“摇风”,或“凉友”。家境优裕的土豪则会用绢帛等贵重的丝织品精细编制扇子,既美观又轻便。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怡情又怡性,情趣十足。达官贵人呢,他们让仆人们替他们扇风,舒适地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清爽与惬意。

唐代,皇帝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他们的凉殿里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后冷气便会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雨水沿檐直下,形成水帘,激起凉气,达到消暑目的。

清代的消暑方式有些简单。凡皇帝、后妃所在之处,在夏至前搭好架子,高过殿顶,顶上用苇席铺好,用以隔热。皇帝、后妃的寝宫都会安装竹帘,用以防蚊虫叮咬。后妃出去散步,宫女太监要为她提着熏香炉驱蚊蝇。扇子是皇帝、后妃必用之物,宫扇、团扇、羽毛扇、折扇等,应有尽有。清代皇宫内已有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是童子手握羽毛扇,只要开动发条,羽毛扇就能上下扇动,产生徐徐凉风。

南宋时期,杭州街头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夏日用“甜碗子”作消暑小吃。“甜碗子”,就是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慈禧用来冰镇的冰,是取自距长安城西南百余里太白山上岩洞内千年不化的冰。地方官每日派人赴太白山运冰,供御膳房冰镇用。

战国时期就有世界上最早的冰箱——青铜冰鉴。这种器物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才清凉味甘、舒爽无比。当然了,如此奢华的器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只有贵族才享用得起。

清代,宫廷已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清代宫廷木质冰箱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这种冰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科学合理,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木冰箱的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限于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因此流传至今的实物并不多见。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坐在空调房里,吹着冷气,喝着冷饮,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清凉,脑海里浮现出古人智慧极高的避暑方式,我不禁为人类进化的速度而感叹不已。

新闻推荐

民航最新版运行规范R5明确:禁止飞行员在机上抽烟

羊城派客户端7月19日消息,18日,民航西南管理局向西部航空颁发《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