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读《苏东坡传》有感

东营日报 2018-07-17 18:05 大字

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徐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的长河蜿蜒了五千年,总有那么些人像抖落在时光幕布上的碎钻,熠熠生辉。苏东坡与林语堂,一个才华旷古烁今,一个“脚踏东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二位的名声早已贯天下、垂青史,无需我多言。在这样一个雨夜,我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的心情来阅读《苏东坡传》,跟随苏子的脚步从眉州出发走遍大半个中国。

林语堂先生用介绍朋友的语气为东坡作传,好似,他就是与东坡一起生活过的挚友,没有晦涩难懂的词汇,只有平实的论述。林语堂丝毫不掩盖对苏轼的喜爱,他这样写道: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真是可爱的表达呵。细细看来,林语堂先生与苏东坡有许多颇为相似之处,同样豁达的胸襟,无与伦比的智慧,还有同样悲天悯人的情怀,生逢乱世,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妄。故而,林语堂自己说他理解苏东坡,直言二人意气相合。

林语堂先生对苏轼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有如此特殊的地位给出了很客观中肯的看法:一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纵观苏轼的一生,确实是这样的。苏轼深受朋党之争之害,一生宦海沉浮,但是,贬谪于他而言只是换个地方践行他的为官之道,那就是对农民负责,为生民呐喊。他无法忍受大宋农民在丰收的日子也必须举家逃荒,流离失所,他大声疾呼,“苛政猛于虎!”苏轼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从农民利益出发,从国计民生出发,从不阿迎奉承。正因为如此,他受到新旧两党排斥,仕途坎坷,但他依然坚持己心,在贬谪期间,他对莫逆之交说,并无悔意。尽管苏东坡饱受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而非尖酸刻薄,这是我非常钦佩的。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苏轼都能泰然处之,“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外物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走累了,亭子还在远处,为什么非得到亭子里去,在这里休息不也挺好吗!是啊,何处不可安歇,苏轼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读完《苏东坡传》,真是感慨良多,一代大师终是归去了,但是精神不灭,正如林语堂先生言,“他的肉体虽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朝云曾笑言他“一肚子不合时宜”,正是这些不合时宜才给后世流传了千古文章啊!

古来功名,终为尘土。赵孟能贵之,赵孟亦能贱之。我们能不能像苏东坡一样在名缰利锁之中坚守本心,秉持浩然之气?我们能不能在面对逆境时依然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苏东坡传》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苏东坡的个人魅力,更多的是传递给我们苏东坡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定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以苏轼为榜样,趁着这大好年华,做些有意义的事,秉持初心,做一个于人民有用、于社会有益的人。

新闻推荐

社科院报告建议,在2030年实施4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天 这事靠谱吗

报告的部分内容最近,来自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火了。这份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