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慎过“洋节”
□杨治钊
当前,一些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却对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很漠然。从表面上看是过节的问题,实质上是没有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长此以往,窃以为,有丧失民族自尊、丢失文化自信之虞。
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西方经济增长、物质繁荣和科技发达,一些人盲目崇洋媚外,不加选择地“拿来主义”,不认同中华五千年文化。以吃西方垃圾食品为荣,以吃中国养生菜品为耻;以看英文电影为乐,以读祖宗文言为苦……凡此种种,令人担忧。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未有自身高尚文化熏陶的民族,犹如一个没有崇高精神支撑的躯壳。
那么,为啥喜欢过“洋节”?
从西方生活来说。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早发展上百年,经济基础肯定要坚实一些,经济秩序可能要完善一些,生活环境可能更舒适一些。一些人把经济与文化混为一谈,认为西方的文化就是比中国的好。葵藿倾阳,神驰力困,向往西方生活,过“洋节”,显洋气,不然就会让人瞧不起,觉得很“土”。
从国内生活来看,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其他领域,出现令人担忧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于是有的人,尤其是外国学者,就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怀疑甚至亵渎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希望把西方文化搬到中国,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
从商业营销来看,一些商人,为了赚取丰厚利润,借改革开放之机,不惜掩盖中华传统文化之光辉,迎合某些顾客需要。在“洋节”时,打折促销商品,歌城、酒店、餐馆、酒吧、超市……凡是消费的地方,到处渲染洋节气氛,把“洋节”炒得沸沸扬扬,使得不明就里的人跟风,凑热闹出来过洋节,根本就没想到关系民族兴衰的文化问题。
难道中国文化就落后、西方文化就超前吗?非也。中华文化,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一种折射民族风貌,一种根植民族修养。它是中国特有的,是一种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圣贤文化。显然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文化,也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它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百折不挠,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西方在宣传他们的文化时,掩盖其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对这些社会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要看到其中的危害性。我们要相信,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法律建设,就会减少这些问题,但西方文化的硬伤,不管怎么办,也是很难达到的。
当然,我们作为中国人,辩证看待西方节日,不是不过“洋节”,而是谨慎过“洋节”,吸收西方节日优秀的、优雅的、干净的,抛弃那些庸俗的、炒作的、肮脏的,以此发扬光大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重塑国人文化自信。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消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正处于生产方式大幅度变革的“前夜”。必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