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青年报:搬迁无法治愈“大班额”背后的教育之痛

中国青年报 2018-07-12 10:12 大字

6月14日,新化县上渡街道办事处明德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在上课,这个班的学生94人,老师需戴麦克风上课。  中国青年报 图

据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化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万多人,全县存在56人及以上大班额的班级1333个,占比37.14%;存在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的班级846个,占比23.57%。近日,新化县教育局整体搬迁至新化县农村公路局办公,这已是新化县教育局8年之内第二次搬迁办公楼。而这次的搬迁与县里持续上升的“大班额”现象密切相关,为了化解“大班额”,局里不得不腾出办公楼办学校。

所谓“大班额”问题,说白了就是,生多校少。学校所承受的生源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呈现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现象。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所以,“大班额”问题,便是当前教育一个疏解的重点。

显然,新闻中湖南新化县,便处于“今年基本消除66人大班额”目标的一个现实攻坚期。在这个特殊节点上,该地教育局也算使出了浑身解数,还以搬迁教育局的方式,将办公室腾给学校当教室。这是应急之策,要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治标治本。如果当地的教育资源供给不得到实质性转变,那别说搬迁两次教育局,就算搬迁10次,也无法治愈“大班额”背后的教育之痛。

其实,导致“大班额”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学校建设跟不上步伐、教育发展不均衡、招生计划不科学和盲目择校等。但其真正症结还是在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回到具体情境来说,还是应当在严谨规范的布局中,在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中,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和合理分配。

比如,对于新化教育局而言,面对大面积存在“大班额”的尴尬情况,寻求政府财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兴建学校是第一要义,过程中要尽力寻求师资和教育配套资源的及时到位,并保证其相应质量。另外,追求科学合理的招生,让生源分配更规范,从制度设计的层面规避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问题。

(原题为:《化解大班额 搬迁教育局只是应急之策》)

新闻推荐

饭后这些事真的不能做吗?

关于饭后“不能做”的事有许多传言,这些都是真的吗?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指出,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非常强大,健康的人摄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