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整治“无名路”不能止于亡羊补牢

江淮时报 2018-07-10 11:59 大字

木须虫

道路修好却没有名字,所挂路牌与档案中查到的名字不一致……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名路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从去年8月起,本市开展整治无名路专项工作,分三批对无名路进行命名。记者4日从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获悉,截至6月底,随着第三批275条无名路命名的基本完成,本市整治无名路专项工作已结束,1006条无名路完成命名。 (7月5日《北京青年报》)

去年“葛宇路”事件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有多少“无名路”隐于市的追问。事件曝光后,北京市对全市无名路进行了彻查,并历时一年完成了1006条无名路的命名,回应了社会的期待。

然而,1006条无名路证明出现诸如“葛宇路”之类现象并不是偶然,反映出道路命名管理混乱与滞后,不能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人们对寻址方式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同样的,也证明了城市无名路现象具有普遍性,不止于北京一城一域,在许多城市都存在,区别只是因城市规模大小、数量的多与少。

对无名路进行集中治理无疑是必须的,不仅是北京,其它的城市也应当跟进。当然,仅仅止于亡羊补牢是远远不够的。大量无名路在城市长期存在,如“葛宇路”处于无名状态长达10年,其中管理的失位更值得反思。

从机制来看,不少城市道路命名,存在建管严重脱节的弊端,道路命题由民政部门负责,而道路规划建设则是规划和住建部门的职能,还有一些道路的建设无须经过规划由社区、小区配建,相互衔接不紧密,形成管建的不管命名、管命名的滞后于建设的错位,一旦信息沟通不畅、命名跟进不及时,必然出现待命名的真空。

而从命名的程序与规则来看,还缺少简便性与可操作性,使得城市道路命名要么越过程序,由决策者摸脑袋取名,过于随意,要么不命名留有真空。

不难看出,大量无名路的背后深层次其实也是城市管理理念与方式,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缩影。推动城市管理一体化、扁平化是优化城市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反映在道路的命名上,有必要归并职能,实现道路规划、建设、命名与标识等管理一体化,让道路命名与规划建设同步,以此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同时,还应相应改革道路命名的办法与规则,强化道路命名寻址标识功能,去除道路命名过多的其他内涵,简化程序,由城市根据实际建立简单易行的道路名称规则体系,赋予确切主体命名权利。

此外,还应强化现在信息技术在城市道路命名管理中的运用,建立城市数字地图,通过数字地图完善道路命名标识,为寻址导航提供权威依据,并在运用中接受信息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新闻推荐

10日天宇将上演奇特天象

新华社天津7月8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7月10日天宇将上演大行星金星“约会”亮恒星轩辕十四的奇特天象。届时,如果天气晴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