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已经没有路,唯有靠创新去开路。”为了中国高铁继续走在世界前列,罗昭强一直在努力—— 【劳模故事】勇于创新的“探路者”
一列列高铁如银龙卧海,似白练出岫。日前,记者来到中车长客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时,46岁的罗昭强,正率队为即将出厂的“复兴号”做最后调试。
高速动车组调试是一项典型的高技能工作,处于高铁制造的核心,全国范围内从事此工种的不超过2000人,堪称“大熊猫”工种,而罗昭强是该领域的“功夫”集大成者。
从“设备全科医生”到“高铁调试大师”
“电脑接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检查司机室显示屏各组信号、检查受电弓升降情况……”
忙碌在调试场上,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罗昭强从容严谨、指挥若定,一身大将风范。
“我们的工作,简言之,就是要找出并解决车辆存在的所有显性和隐性问题,把车辆各方面性能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每一列高速动车组安全优质出厂。”罗昭强对记者说。
作为高铁投运前的把关之将,调试工非“业内全能”不能担当。也就是说,高速动车组涉及的所有技术,调试工必须门门通晓。
其实,罗昭强从事动车组调试工作不过3年时间。此前,他是长客的顶级维修电工、国家级技能大师,被誉为公司4000多台(套)国际一流制造装备最权威的“全科医生”。
步入不惑之年,早已功成名就的罗昭强,为何要“半路出家,改弦更张”?
“维修电工负责设备修理,在公司是辅助工种,并不直接参与高铁制造,如果在长客干了一辈子,却没有亲手制造高铁,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罗昭强捋捋满头华发说。
人到中年再出发,谈何容易。一列动车组,光电线累计就有24万米长,连接着成千上万大小设备,4000余张电气原理图的背后,还有近6000张逻辑控制图,每一个逻辑变量的变化,都会导致车辆状态的变化。罗昭强躬身从“学徒”重新做起,49道调试工序,他一道道跟、一点点学,手机、ipad里存满图纸,每天早晚坐班车都在研究。
基于25年维修电工的技术积累,经过半年疯狂“充电”,罗昭强厚积薄发,迅速在新岗位上完成了“凤凰涅槃”,并成为调试车间“高级诊断”技术团队的负责人,专司率领这支“飞虎队”解决他人无法攻克的调试难题。
凭借一身列车故障判断和逻辑分析绝活,几年来,罗昭强率队解决了大量调试难题,并先后完成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混合动力动车组等国家和企业重点项目的试制和调试攻关,为中国高铁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首屈一指的“高铁调试大师”。
从“工人发明家”到“工人院士”
步入由罗昭强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组5米多长、布满开关和按钮的“铁柜”,颇为引人注目,它能再现真车各种功能、模拟各类运行故障,供“调试新兵”迅速入门。
“随着中国轨道车辆行业快速发展,相应的车辆调试人才变得极为紧缺。如果用实车来培训,一列动车组价值高昂,一旦新人操作不当,就可能导致列车瘫痪,而且,在200多米长的车身里来回走动练习,培训效率也低。为破解调试人才培养瓶颈,我们打造了这套整车调试模拟实训装置。”罗昭强目光熠熠。据了解,使用这套模拟实训装置,学员学习3个月就能上岗,培训效率提升5倍,令高速列车调试工序效率提升20%,并且每年能节约培训经费590万元。
早在2013年,罗昭强就开创了工人主持科技成果获奖的先河,是响当当的“工人发明家”,近几年,他在创新之路上更是越走越远。
作为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常振臣博士唯一的工人弟子,2016年,罗昭强立足世界最前沿信息技术,研发出“中国标准动车组半实物仿真模拟系统”,这项成果对于中国高铁走向海外,延长产品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首批“复兴号”出厂调试时,罗昭强率队完成了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实现了故障准确定位,极大地减少了动车组查找故障的拆动量,提高了调试效率,降低了质量管控难度,为“复兴号”准时开通、达速运营扫清障碍。
“创新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能为企业破解难题、为中国高铁创造价值,比给我任何奖励都开心。”罗昭强赧然一笑。
因技能高超、创新成果显著,罗昭强摘得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荣膺“工人院士”。“不能总跟着跑,要学会领跑。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了,因为我们是在领先,我们前面已经没有路,唯有靠创新去开路。”对于未来,罗昭强充满期待与信心。
从“传统师带徒”到“博导式育人”
走在长客股份,记者发现,几乎哪里都有罗昭强的学生。“我师傅门下弟子不仅来自本厂各车间,还有很多来自同行企业的技能高手,甚至包括金发碧眼的外国学员。”说起这,罗昭强的徒弟尚大为眉宇之间满是“得遇名师”的兴奋与自豪。
“在我看来,大家都行,才行。企业的进步、高铁的发展,需要大量技能人才来支撑,所以,我把工作室作为人才孵化器对外开放,本着‘有才者皆来之\’的理念,开展了跨工种、跨企业、跨国界带徒。”罗昭强告诉记者,他能够打破传统“师带徒”模式,还得感谢公司工会。
原来,长客公司工会在一次调研中发现,公司内很多青工都是罗昭强的“超级粉丝”,渴望拜他为师,却又碍于部门之隔。于是,公司工会专门在长客职业技能大赛上举办了一场拜师会,帮这些年轻人达成心愿,同时也为罗昭强“跨界带徒”打开了大门。
《维修电工技能进阶培训》《西门子自动化高徒班讲义》《动车组调试应用技能》……为把自己多年所学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罗昭强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制作课件。
“师傅手把手教是低层次的,为给年轻人打造更好的人才上升通道,这几年,我也不断创新理念,采用了高校博导带学生的方法,通过带着徒弟一起做创新项目、写论文,帮助他们成长。”罗昭强告诉记者,去年他还模拟奥运选拔赛的模式办了一期培训班,每周都出题淘汰一部分学员,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起大家“赛、比、学”的劲头。
截至目前,罗昭强已培养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名吉林省首席技师、3名长春市技能竞赛状元,100余名高级技师,两名徒弟成为中国中车资深专家。
就在记者离开罗昭强工作室之前,这里的“情景式英语教学”开课了。“我挖掘出一个英语专业8级的宝贝徒弟,请她每天为核心团队上20分钟英语课,并编了很多教学短片放在手机上供大家分享,我一有空闲也会带头溜溜英语。”罗昭强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希望我和徒弟们都能成为‘国际化操作员工\’。”(制图:张菁)
默默付出与努力坚持
张菁
“不能总跟着跑,要学会领跑。”罗昭强与和他一样默默为中国高铁付出的人们,有着相同的追求,也作出了相应的努力。
的确,从绿皮车到“子弹头”,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种跨越的背后,离不开罗昭强这样的高技能人才的默默付出与努力坚持。
高处不胜寒。站在技术的前沿,金字塔顶端,想要再突破与创新实属不易。而要鼓励和激发这种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国家要对技术工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让他们有荣誉更有待遇;企业应给予技术工人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更需要技术工人对其所处领域有着极度的热爱,有热情有劲头去开拓和创新。
在中国的高铁技术不断完善的重要时刻,罗昭强和他的工友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需要不断增进技术,丰满羽翼,培养人才,以跟上中国高铁迅猛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探索、开路,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新让中国高铁跑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新闻推荐
自1866年在福建马尾创办船政学堂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150多个年头。在这一个半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职业教育既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