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张臣龙好光景是拼出来的

陇东报 2018-07-09 01:08 大字

在环县天池乡潘老庄村,有一个“80后”小伙子,他专心搞养殖,从年售千只羊到年贩养千头牛,从“小羊倌”变成“大老板”,用汗水和拼搏换来了幸福生活——他就是今年35岁的张臣龙。

小学毕业以后,张臣龙回家当了“羊倌”。长期养殖,他对羊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养羊成了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4年成家以后,张臣龙过日子的精神更足了,家里的羊群常年保持在100只。他一边摸索养殖新方法,一边四处贩卖。到2014年,张臣龙的养殖规模达到了500只,一年贩卖和出栏羊只达1500只以上。

当别人看到他养羊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臣龙却敏锐地发现,养羊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利润已接近上限。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把养殖重心放在养牛上。

张臣龙曾到河北、河南等地贩卖羊只,顺便考察过养牛行情,对养牛也进行过认真研究。2015年,张臣龙到河北张家口分两批选购了41头牛,进行育肥、繁殖,因为方法得当,养殖很快步入快车道。

2016年,张臣龙成立了环县臣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有公司作为平台,外销时能产生形象效应,也能更好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养牛。”张臣龙说。

张臣龙的妻子苏丽红是出了名的勤快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圈舍,搅拌饲料,给水槽注水……在村民眼里,苏丽红是张臣龙搞养殖的“幕后英雄”。在妻子的帮助下,张臣龙2017年贩养近千头牛,实现纯利润20万元。

张臣龙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先后带动周围50多户群众走上了养牛路。

村民赵登峰种了一辈子地,以前家里养了两头牛,除了耕地,产的牛犊卖不上好价钱。看到张臣龙家的牛膘肥体壮,赵登峰也产生了换牛的打算。

在上门求教的时候,张臣龙告诉他外购的牛叫西蒙达尔,这种牛,长得快,同样一个月,要比本地牛多长30斤肉。张臣龙还从养殖方法、饲料选购等方面给他传授经验。现在,赵登峰家牛存栏5头,养牛越来越有信心。

“养牛不光费人力,饲料需求量也大。”张臣龙没有预料到的是,养这么多牛,一年需要耗费30吨玉米、7吨小麦、7吨专用饲料。

为了解决饲草问题,张臣龙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以后,采取了“草畜一体化”的养殖思路。今年,他流转土地350亩,加上自家土地,订单种植420亩紫花苜蓿。“后半年,我还要流转种植400亩,一等苜蓿卖,次等苜蓿自己用。”张臣龙说。

如今,张臣龙在村部买了新居,由父母带着孩子居住。开办在村部附近的磨坊,也购置了粉碎机、磨面机等先进设备,由两位老人负责经营。张臣龙说:“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我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只有更加拼搏,才能不辜负这么好的社会。”

新闻推荐

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 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紧接第一版)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会议指出,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目的是确保统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