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 应 聘 □ 袁传伟
1992年年底的一天,在工厂煤气站上班的我经过厂大门口时,看到不少职工在那儿围观,便好奇地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原来是厂党委的通告:在全厂范围内招聘一名宣传干事。
我意识到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不能轻易放过。当时,我是煤气站烧锅炉的,三班倒,除了体力劳动之外,还要闻那些浓烈的煤气味。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每天的心情依然不错,同事之间相处极其融洽。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对文字的热爱由来已久,许多业余时间都是在读书和写作中度过的,并有习作在报纸上发表。
我报名时,负责登记的人告诉我:你是第23个。报名时间截止时,已经有32人了,而且大都有文凭,像我这样技校毕业的,仅6人。希望太渺茫了!原来还觉有几分把握的我,一下子没有了信心。那时,掀起一股强大的“文凭热”,“夜大”、“职大”、“电大”、“函大”、“自考”五大生趋之若鹜。
参加应聘的32人都参加了第一轮的笔试。记得作文题目是关于工厂改革方面的。写作是我的特长,走出考场感觉很好,我觉得第一轮肯定不会淘汰。果然,第二天出榜时,我的名字排在了第三名(第一轮刷掉了22人)。看到自己的排名,我没敢多想,立即将精力放到了第二轮角逐上。
第二轮是面试,即在5分钟内,简述自己的情况,回答评委的提问。如果说第一轮出来后感觉很好,那么第二轮就远没有想象的优秀了。评委问:你认为胜任企业宣传干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出乎预料,只好临时发挥,简单强调文笔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企业宣传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那晚面试后,一夜没有睡踏实。
原定第二榜第二天下午就该出来,可直到第四天下午才贴上墙。始料不及的是,我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名次排到了第二名(第二榜只公布前3名),我呆立在那儿,忽然觉得“有戏”。
最后一名是政审。我知道,虽说是看平时的工作表现,看政治觉悟,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量自己与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系。而我从不跟任何厂领导有联系,甚至也不认识厂党委机关的任何人。但我一点也不慌张,反而是一身轻松:能做的我做了,甚至都努力了,余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那天,正在烧锅炉的我突然接到工厂组织部的电话:是小袁吗?你到组织部来一下。太突然了!我知道一定是自己被录用了,连忙扔掉插钎,工作服也顾不上换了,向同事打了声招呼,一口气跑到办公大楼,一下子就看到刚贴上去的大红纸,上面赫然写着我一个人的名字!
这件事对我后来影响很大。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就应当尽力抓住,不要让自己后悔。
新闻推荐
晨报讯蚊子多了,人蚊大战又开始了。虽说蚊虫叮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蚊子叮咬后又痒又痛,实在难受,尤其是皮肤细嫩的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