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上派来的扶贫带头人 记洋县沙溪村第一书记邢西宁
本报记者 黄韦华 去年7月,省委组织部派省公安厅的邢西宁到洋县磨子桥镇沙溪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便俯下身、沉下心,扎根在这个偏远山村里,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争取项目资金、壮大基础设施、解决生活困难……
沙溪村,山大沟深、基础设施不到位、产业发展单一,去年共有贫困户58户、159人,目前仍有在册在网贫困户50户、137人。为了尽快实现整村脱贫任务,邢西宁从驻村的第一天就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走访群众、摸查贫困户情况,并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找准产业扶贫的路子。
通过走访群众,发现该村林地面积大、植被茂盛、生态优良,适合发展养牛、养鸡等,于是及时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到镇巴、西乡西门塔尔良种母牛基地进行学习、考察,并积极向自己所在单位——省公安厅争取29万元,投资建起了养牛场。同时,联系养牛专家、整合资金50余万元,与村干部一起连夜开着租来的敞篷大卡车到山西购买优质肉牛。
沿途的颠簸、艰辛无法阻挡他发展产业的热情,他们连夜赶路、顾不上吃饭,直到将50余头牛装上返程的大卡车,才在路边的小摊吃了一碗面。返回途中,妻子因病急需就医打来电话,邢西宁电话协调亲戚陪护,却不能亲自回家探望。他说,车上这些牛,可是全村的产业发展基础、是贫困户的希望,不敢有丝毫怠慢。
经过长达半年的适应、生长,养牛场的几十头牛发展势头良好,并陆续进入配种、繁衍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养牛场存栏达到70头左右,赢利约16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约2000元,村集体收益8万余元。他还积极协调浙江籍人到沙溪村办灵芝菌养殖厂,流转全村土地200余亩,除流转费外村民就近销售灵芝菌厂需要的原材料、到养殖厂打工均收入可观。目前,该村发展元胡和乌药64.8亩、灵芝菌240亩、食用菌70架,养牛88头、土鸡500只、土蜂30箱、生猪22头……预计,今年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邢西宁常常这样说。沙溪村5组58岁的王义芹对记者说,自己嫁到本村几十年了,一直没有当地户口,第一书记来了,积极协调当地派出所,不到一周户口就落实到位了。该村13组村民翁世林,左手小拇指因打猪草时切断,找到第一书记希望能办理残疾证,他积极为其奔走、四处打探政策消息,并上门探望、耐心为其解读政策。
“我们早就把他当本村人了,聊得来。”采访中,贫困户张元峰对记者说,“这个第一书记,人温和、没架子,给咱老百姓办实事。”提到第一书记,村民纷纷表示,除了脱贫工作坚,张家有了邻里纠纷、李家有了产业发展困难、王家孩子遇到上学问题等都喜欢找他,谁家过红白喜事他都亲自到现场随份子,春节前还请书画家来村里免费给大家写春联……
“10天修了4座桥。他白天到现场督导、晚上打着手电筒查看施工现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你见过这样的第一书记吗?”该村支部书记马建民对记者说,桥修了、路通了、村图书室建起来了、爱心超市也有起色了,村里变化可大了。为解决村民出行难、耕作难的问题,邢西宁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将村内用废旧电线杆、木板等搭建的4座危桥,修成了混凝土滚水坝桥,村民结束了大雨后不敢出门、没法耕作的历史。
统计数据显示,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对7个组、约7.3公里的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目前各组基本通了水泥路;新建分散供水点2处、集中供水1处,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新建的村卫生室、村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实施美丽乡村工程,在沿村主干道修建垃圾池5个、安装路灯60盏、文化墙120平米、栽植红叶石楠2400株、设置花箱120个、绿化道路2.5公里……
新闻推荐
连战新华社北京7月6日消息,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当日表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战先生将于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