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咬人致死”倒逼科普教育
记者3日从南京鼓楼医院获悉,今年4月以来该院已经收治了17例蜱虫病患者,其中有两例已经死亡。刚刚办理出院的52岁李师傅(化姓),来自盱眙,家里短短一个月当中三人因蜱虫叮咬致病,其中小舅子和岳母先后因“蜱虫病”去世。(7月4日《扬子晚报》)
一家三人被蜱虫叮咬,致两人身亡,令人难以释怀。同时,今年4月以来,仅南京鼓楼医院,便收治了17例蜱虫病患者,令人忧虑。再者,南方已经出现了蜱虫病“人传人”的病例,更令人震惊。可见,预防蜱虫叮咬及蜱虫病,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从尊重科学、维护群众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有关专家及时站出来,对“蜱虫咬人致死”进行释疑解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据资料介绍,蜱虫主要集中在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而发病的人群,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蜱虫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一种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染,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基于此,专家提醒,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另一方面,一旦有人被蜱虫叮咬发病,家人特别是陪护的家属,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传染。
但是,在自然灾害和“毒虫”频发的今天,有关部门及其专家,仅止步于对“蜱虫咬人致死”现象进行简单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即便公众弄明白了“蜱虫咬人致死”的问题,但之后仍然有更多有毒植物或动物被发现,让专家们疲于解释,而误了科学研究的大事。对于“蜱虫咬人致死”事件,仅凭专家解释,显然是不够的。疾控和医疗机构,有责任不断提高对蜱虫病的防治能力,同时也有义务向全社会普及防治“毒虫”的相关知识。
换言之,蜱虫咬人致死,倒逼科普教育。事实上,越是发生了自然灾害或“毒虫咬人”事件,越是有关部门普及自然灾害、“毒虫”常识和预防方式的最好时机。有关部门及专家,应抓住这个机会,就自然灾害和“毒虫”的形成及防治,锲而不舍地开展科普教育;同时,让信息公开更加及时和透明,让谣言不攻自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普及科技知识,让人们认识大自然,与防治“毒虫”同等重要。
□张西流
新闻推荐
6月28日下午2时许,在南阳市方城县方拐公路拐河分水岭段急弯陡坡处,一名司机驾驶的白色轿车翻滚着掉进距离路边两三米远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