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公车标识“升级版”彰显接受监督诚意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7-05 06:40 大字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公车改革办了解到,为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北京全市8万余辆公务用车全部统一车窗标识,年内公务用车将全部安装北斗定位终端,非工作时段用车将自动报警。市民拨打“12345”热线举报的违规用车线索将直接转到纪检监察部门。

公务用车统一车窗标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车贴标。按说这已经算不上新闻,此次北京市的做法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还在于该市是首个将不同类别的公车车辆对应不同颜色标识的城市,同时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保留车辆进行统一标识,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监督管理。这样一来,不仅涉及范围广,且这一监督系统具有大数据功能,可以对包括车辆使用、车辆维修、用车事由、燃油和保险情况等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并可实现违规实时报警等功能,可谓力度空前,举措得力,值得期待。

对公车贴标做进一步细化,不仅会更加方便社会各界监督公车私用,而且也将通过社会舆论压力倒逼一些想揩公家油的人收手,让公车使用者多一些自律意识和对纪律的敬畏,形成使用者自律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互动环境。此番北京市公车改革的动作,彰显了接受监督的决心和诚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弭公车私用和公车浪费现象。

看广告还得看疗效,此番做法要取得良好收效,关键在于现实中不折不扣的监督与执行。早在10多年前,就有地方出台了“公车贴标”规定,刚开始执行时效果不错,可时间一长,公车贴标就成了形式。

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多年来步履维艰,多是监督机制和治理决心出了问题。毋须讳言,监督取得实效的先决条件是公众要有监督的渠道和信息。而过去一些通过公众监督推进的公共事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相关部门提供给公众的信息不够明确,不是公布的监督举报电话长期打不通,就是所贴标识不清楚。究其原因,要么是相关监督信息的宣传和发布力度不够,导致响应者寥寥;要么是一些单位为逃避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刻意模糊需要公开的信息。此种前提下,公众即使有参与公共事务监督的积极性,具体监督过程所必需的知情权也难落实。

不过,从北京市的公车改革看,效果还是明显的。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完成了历时3年多的公车改革,市、区两级三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保有总量消减了近40%,年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相信通过此次统一贴标、细化监管办法以及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监督等举措,当地公车改革将取得更大成效。这对其它地方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借鉴。

新闻推荐

“红色旅游”要警惕公款消费

据报道,今年暑期,预计将有过亿人次游客参加红色旅游,延安、上海、嘉兴等地将迎来接待高峰。“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传统、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