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民营医院 何以沦为渔利患者、行骗敛财的温床
贵州遵义市欧亚医院 贵州都市报微信公号 图
医托,从来都是一个让人深恶痛绝的群体。而如果医院与医托勾结,甚至医托就来自医院,会是怎样的操作?
据媒体报道,贵州遵义市欧亚医院招募大量社会人员,对不特定人员进行添加聊天,诱导无辜群众前往医院就诊,并在就诊过程中通过虚构病情、夸大病情、过度治疗等方式骗取群众钱财。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并通报称:一个组织严密、利益链条清晰,以民营医院、下属“医托”部门共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仔细研究该医院使用的诈骗手段,不能不让人赞叹他们心思的缜密。比如,要求招聘来的所谓咨询师一律用漂亮的女护士图片作头像;要经营微信朋友圈,定期发布和医院工作、生活相关的图文;不管咨询者提出什么问题,咨询师都要认定为病情严重,会导致不良后果。有患者前来就诊时,咨询师要护士制服到门口迎接。这些手段不仅详尽周密,而且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该医院为何不能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正途?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实施诈骗的利润丰厚,极具诱惑力。据报道,该医院招聘的咨询师,既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不具备医疗知识,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的保底月薪只有1800元,工资主要靠与“业绩”挂钩的提成。另一方面,被忽悠来的患者在就诊时,面临的则是动辄上千乃至过万的医药费。如此以小搏大、一本万利的经营模式,自然比合法、正当的医疗工作更有利可图。
二来,实施诈骗的成本低廉。其实,该医院实施诈骗的历史可谓“悠久”,其中仅有两次因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被起诉。最早可查的一起,发生在2013年。要问一句,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无辜的受害者深陷其中,花光血汗钱却换来病情的加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而在这数年之中,该医院又非法攫取了多少财富?
而遵义欧亚医院的“民营”身份,也再一次显得刺眼起来。近年来,一些民营医院把经营医疗事业当作敛财工具,鱼肉病患的事件屡屡发生。可吊诡的是,这些在网络世界中人人喊打的对象,却在现实社会中活得格外潇洒、滋润。究其原因,管理上的缺失、法律法规上的不完善,都为这些医疗行业中的毒瘤提供了滋长的土壤。
不可否认,现有法律对“医疗欺诈”的定义尚不够清晰,难以支撑相关执法。拿欧亚医院来说,虽然所谓咨询师的服务属于信口开河,但若没有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就不会在法律层面上遭受严惩。加强管理,也不能满足于医院的自查自纠,而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比如,既然欧亚医院早已劣迹斑斑,为何还能在招聘网站上轻易发布信息?还能肆无忌惮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招摇撞骗?
当然,民营医院的身份并非“原罪”,国家在政策层面更是积极鼓励、扶持民营医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要落实社会办医各项税收优惠,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有了政策扶持,一些民营医院却不知珍惜,在办医和赚钱之间选错了价值导向。民营医院要靠经营收入来维持基本运营,医生的收入也直接与其所开处方挂钩,这就可能导致医院为营利而鼓励医生多“开源”,在利益的刺激下滥用检查和药物,甚至像欧亚医院一般,沦为渔利患者、行骗敛财的温床。
个别民营医院践踏职业底线甚至法律红线,自然不能被允许,但是怎么管,需要智慧。实际上,对民营医院的扶持与监管并不矛盾,有关部门应该正视民营医院在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更要引导它们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运行。或许,医疗制度的改革、民营医院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经历阵痛,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不该以无辜患者的利益受损为代价。
新闻推荐
推进国税地税“合二为一”,对于中国的税制改革有怎样的意义?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87万税务人员如何安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