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王凯岑:老师学术成就好 未必适合给学生上课

口述 2018-07-02 13:32 大字

口述人:王凯岑,来自新疆,201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沟通和新媒体)专业,毕业后留港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

采访整理:杨泽坤(澎湃新闻实习生)

口述时间:2018年6月19日

2017年12月,王凯岑拍摄于香港塔门岛。

澎湃新闻: 你为什么选择来香港读研究生?

王凯岑:来香港读研究生当时综合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工作方面。因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觉得以我当时对于工作经验的认识来说,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比较困难。实习的时候,我觉得和我预期不一样。我觉得当时还需要继续充电。因为人嘛,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时代,就是停留在一个阶段的话你会觉得你没有办法追求你想要的那种生活。

所以我当时想,如果有机会也有平台能够让我继续读书,再读一年的master(硕士),然后再去工作对我来说可能更合适,对我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也有较大优势。

为什么来香港呢,因为像欧美一些国家,还有澳洲之类的,首先是有点太远了,因为我家乡是新疆的,然后我父母也不会说英文,哪怕以后他们想要去看我也不方便。考虑到我要读的新媒体专业,内地学校新媒体专业很少,好的学校也不多。我想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因为中文和传播还是不一样,传播它接触更多比较新鲜、热门的东西,虽然说也是人文社科领域,跨度不是很大,但我觉得读一个和原来有区别的专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和挑战。香港的一些新媒体专业,包括港中文、浸会、还有城市大学都很不错,所以我选择了来香港读书,而且来香港读书生活费用家里也能支付得起。

其实我对香港这个地方还有一点情怀的,因为我小时候接触了很多港片,还有一些粤语歌曲。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位亲戚就来过香港,他回到家乡跟我讲一些关于香港的事情我觉得很羡慕。当时虽然我很小,但是在心里跟自己讲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香港那边看一看,所以有机会来香港我非常开心,就像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

澎湃新闻:为什么毕业之后选择留在香港?

王凯岑:我觉得在香港读一年master时间很快,这一年当中基本上就是两个学期的学习再加一个月做作业的过程。要想了解一个地方,你要真正接触到它生活中的细节,包括语言的学习,和当地人的接触,还有你实实在在地能够在这边工作一年,了解这边职场文化,生活当中的文化。这边和内地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选择毕业之后留一年的时间在香港,待待看。

一方面是因为我以前毕竟是学中文的,对于文化的体验比较看重,对我来说物质上的生活是一方面,但我觉得精神方面的满足和精神方面的融合很重要。

第二,考虑到香港机会很多嘛,香港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而且香港是比较资本主义的地方,它实行的那一套不管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文化方面的措施,都比较西方化,而且它的教育也是比较偏西方化的,所以我觉得留在香港可能对我来说不管是以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品味、个人事业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吧。

香港节奏很快,如果你不想被淘汰掉,你就要跟上这边的节奏。这样的话你整个人就处于一个比较积极的,时刻在充电的状态。这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需要的。因为我这个人不会太安于现状,安于稳定,所以我想如果待在这个地方外部环境给我的是一种push(推)的力量,会推动你不断往前走。

澎湃新闻:你怎样看待过去四年大学生活以及在港一年研究生生活?

王凯岑:大学四年对于我来说很美好,但是南大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也比较安逸,因为当时的课不是很紧张,只要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我当时选择很多的时间泡在图书馆,然后也谈了几段恋爱。现在我觉得大学四年在中文系的生活就像一部比较抒情的电影吧。

但在香港的一年研究生生活就像是在打仗一样,你在不停地学习新东西,你在和这个文化环境相碰撞,碰撞的时候你会产生误解,甚至你会抱怨、讨厌,但是你沉下心来想清楚了,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你会感受到更多。你会发现不是这个环境在怼你,而是你需要慢慢去适合环境,而且你是能够适应这个环境的。在港一年的生活就像是一次紧锣密鼓的彩排吧,而且是没cut(剪切)可以重来的彩排。

澎湃新闻:你心目中的大学和现实中的大学有何异同?

王凯岑:我心目中大学的形象主要是来自以前一些看过的书籍,电影,还有之前学长学姐他们口中描述的一些大学的印象吧。听别人描述,和自己在影像,书籍当中看到的,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大学一定是很美好。

其实高三毕业之后去到大学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当时从高三那种紧绷的状态一下子放松下来,整个人感到有一点迷茫,但是心里又抱着很大的期待。当时南京大学是我的第一志愿,我当时考到南京大学是很开心的,感觉考到了我梦想的大学就可以开始一段完全崭新的生活。我可以自己掌控自己支配,追求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

去到大学以后发现就是在一个没有人会强制管你的环境里面,你是很容易松懈下来的。如果你真的想要在知识方面,在你今后人生规划和工作方面充实自己的话,你是需要给自己一定规划的。

然后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长远的规划。我当时只有比较小的规划,比如说先加入很多想加入的社团,我加入了话剧社、学生会,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方面的事情中。但比较长远的规划,比如说我大四之后是工作还是继续读研,是去国外读书还是留在国内找一份我很满意的工作,我那时候比较缺乏长远规划。

我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可能花了一些时间在别的方面,因为有得就有失嘛。第二就是我跟同龄人和比我小的人的沟通不够,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一些95后,他们就是比较有想法,他们比我们更加追求自我,就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要求更高一点。他们其实有时候是可以给你一些很好的idea的。当我大四的时候再跟一些大三或者是大二的同学聊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的规划相当清晰了,而且想法也很多,出国、继续读研,找一份含金量很高的实习,然后再去到一个比较明确的岗位。当时在我看来都是比较震惊的。因为我觉得他们就是在你看来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年龄就考虑到一些比较长远的问题。

澎湃新闻:在即将离开大学之际你觉得你最缺乏哪些方面的东西?

王凯岑:应该就是工作上的经验吧,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大学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教育,但是没有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大学里就没有太多实践性的课程,或者说让你有那种实践的意识。反而是你加入了一些社团、学生会,或者是你大三大四接触到一些实习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工作的那种氛围和学习的那种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大学都是象牙塔嘛,还是比较纯粹一点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个人追求,但是在工作范围里,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环境。

我觉得大学的很多老师可能他的学术能力很强,他能写很多的论文然后上国内很多的学术平台拿奖之类的,但是他自身的授课方式和他自身的讲课能力不是很好,就是他可能适合自己搞研究,但是不适合教学生,会让你觉得很乏味,甚至让你不想上他的课。

因为我们毕竟到了大学,更多的时间是要用来自己学习,那时候我们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我觉得老师沉浸研究或者说对哪门儿学科的热情没有影响到你。

澎湃新闻:你希望在香港获得些什么?过去一年,香港教会你什么?

王凯岑:我觉得来香港一年教我最多的就是真正学会怎样一个人生活。因为我现在就是完全要接触社会了,不能说是我刚从读书的环境出来,还继续沉浸在一种比较干净的、比较纯粹的氛围里面,我觉得那是不行的。你要想到你是要工作了,是要面对人群了,从一个保护的环境里出来,去敞开心态,去接触工作的环境,去接触生活的环境,慢慢学会怎么样生活,怎么样面对一些之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因为生活都是在不断给你制造问题,你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要一点一点学会怎么样去处理一些问题。

我不知道我在香港能够获得些什么,我觉得如果我能够在这一年里工作好,又自己一个人独立生活得比较好的话,就够啦。而且我觉得在香港给我更多的是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之前我的思考方式比较局限。在这边我觉得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对待一些问题,比如说我的租房,比如说我对待朋友的方式,我在工作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我觉得都会比较理性。

我觉得大学的生活,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生活对我来说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我觉得缺了这一段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我觉得在人的生命当中,读书的时候还是很幸福的,尤其是你可以读自己想读的书,然后交很多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不求回报的事情,谈几段比较印象深刻的感情,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这些比较重要。

新闻推荐

广东中山百岁“华夏慈母”去世:照顾两智障儿子半个多世纪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7月2日从广东中山市东凤镇政府工作人员处获悉,6月29日上午11时许,东凤镇百岁老人麦容欢去世。生前...

 
相关新闻